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演讲 | 尹金宝 瑞云冷链COO,整理 | 曹莉,编辑 | 小L

近日,天眼查App显示,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绝味食品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东,同时企业注册资本增至约7592万元人民币。

冷链作为物流行业重要的细分赛道之一,是近几年成长起来的又一个新的千亿级市场。在国家政策、社会资本及新老玩家的共同作用下,冷链行业正处在一个高增长、快整合、多变数的阶段。但冷链物流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行业化样板或者模式跑出来。

近期,运联年会:2022趋势与预测大会暨现代物流产业集群论坛上,作为冷链行业新锐,瑞云冷链COO尹金宝在现场分享了他对于未来冷链行业发展的看法。

(瑞云冷链COO尹金宝)

以下为尹金宝现场演讲内容整理:

1、中国食材供应链天然分散,全国化长距离冷链运输需求巨大

大家好,我是瑞云冷链COO尹金宝。我今天的分享主题是“冷链零担‘向网而生’”。首先,我理解的这个“网”是连接的意思,尤其是对冷链这样一个新赛道来讲,行业离规模化、高集中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连接能较好解决成本和效率的矛盾。

中国的冷链物流起步并不晚,但真正被重视并提出现代冷链物流的时间并不长。我个人觉得,当前的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还处在快运十几年前那个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冷链物流的变革和创新速度非常快。这几年一些社会性资本正在加注冷链,还有很多站在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也纷纷跨界进入冷链。由此可以说,冷链其实很“热”。

1)我国冷链物流是千亿级规模的大市场。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冷链的增长率在18%—23%之间,在整个物流板细分领域中增长是较快的。从数据来看,去年冷链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元,据行业专业人士预测,未来三年内将要达到5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其次,我国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发展空间很大。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整个冷链基础建设投入方面是不足的,虽然这几年数据变化非常快,但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第三,物流流通可控成本还有很大空间。当前国内的冷链生鲜产品的损耗率非常高,多数生鲜食材缺乏保温保鲜,果蔬的损耗率达到了25%左右,禽肉达到了5%—8%,水产类也达到了10%以上。就冷链的流通率来说,冷链物流的降本增效跟普货的逻辑还不太一样。做了生鲜这么多年,你会发现,做冷链不仅仅要算物流成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看谁能把货物损耗给降下来。一个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影响的不是三五个点成本,很可能是十几、二十个点的毛利。所以食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的可控成本、可压缩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2)食材供应链天然分散,带来长距离冷链运输需求

整体来看,国内种养植、加工制造、消费流通上下游链条一方面缺少科学布局与规划,另一方面也有其天然性特点,导致整个流通非常分裂、分散,物流不经济。

比如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都有冷链产品出来,而沿海发达城市则更多是消费性市场,没有冷链货物往外走,冷藏车空返或装干货其实很普遍。所以,国内整个冷链的物流流通逻辑与普货市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各种产业带分布不均,很多上游企业无法解决长距离冷链运输的需求。这对于整个社会化的三方冷链运输企业来说是种考验,但同时也给冷链物流的增量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3)消费升级、品牌扩张、渠道下沉、政策加码等因素驱动冷链物流升级

第一,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当前,消费者对安全、绿色、保鲜的追求越来越强,吃东西要吃原产地、进口、鲜活的。尤其是当中国启动双循环战略之后,国内对于生鲜食品的消费是一个利好时期。

同时,以前很多不做冷链食品,甚至不参与冷链物流环节的商家,现在都在跨界进入这个赛道。比如以前专门做门店、做堂食的餐厅,现在也开始做成品菜的外卖,开始做商品交易。加上疫情的影响,也给冷链物流带来了很大的变数。

第二,品牌商渠道下沉。我们明显感觉到,这几年品牌开始出现连锁化,品牌在下沉。以前在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看不到的一些品牌,现在都开到了县城。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冷链物流能力在推动商业发展。为什么前些年大家在三、四线城市看不到连锁品牌店,是因为没有能力解决食材物流供应链的问题。

另外一个,餐饮食材里面有干货、冷藏货品、冻品,甚至深冷产品,每一个温层背后就是一个产品。这对冷链物流运输企业的专业性和运营管控能力要求非常高。

第三,渠道的变化。对此感知最明显的,就是社区团购。社区团购打了一场乱仗后,谁胜谁负很难说。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你会发现,每一家商品都差不多。消费习惯不同是一方面,但这背后最重要的是供应链能力。

当我们的生鲜团购市场面对全国3000多个县市级的时候,你会发现,生鲜冷链涉及到的SKU是很难通过物流触达的。目前在这个行业里没有一家公司能解决全国前置仓的问题,所以很多SKU只能在一线城市卖,局部城市卖,卖不到全国。因为他们的供应链能力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最后一个,就是国家相关政策接连出台,意味着对冷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下发的“十四五”规划为冷链行业的发展再添了一把火,整个冷链赛道又迅速热了起来。

2、新企业、新模式探索冷链市场

对于冷链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新赛道,目前的物流玩家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呢?

首先,从行业数据来看,冷链的集中度非常低,前五十强占比不到三个点。冷链物流资源呈现出高度分散的格局。做物流地产的、做仓的、做配送的、做干线的,甚至做零担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玩得好的玩家,但是能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和网络化能力的公司却很少。一线城市高端仓非常少,甚至奇缺,但是一些土建冷库在很多城市又非常多,冗余,导致闲置成本很高。加上运输车辆的分布不均,导致整个产地和销地流通货量不均衡,效率非常低。

其次,行业信息不透明,冷链订单信息不透明。对于供应链上游、品牌商,甚至一些工厂制造企业来说,他们自己买车做车队,是不是就说明厂家不开放呢?不是,是不放心。第一,大部分冷链企业都缺少网络,承接不了厂家全国性服务需求;二,对于全程温度把控能力不足,缺少信息化与温控硬件设备投入能力;第三,冷链流通这个环节中,还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些增值加工类服务,但这会导致整体物流效率产值很低,所以多数企业选择锁性不做;最后一个,就是行业监管不严。目前来看,市场内还存在“棉被车”,甚至还有用常温车、用高栏车拉货的现象。

目前冷链玩家众多,有代表性的运输及网络发展模式有四种:

第一种,以顺丰、京东为代表的网络直营模式。他们无论是布局时间、资源投入能力还是品牌影响力方面,都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些企业多采用了直营重资产运营模式。

我认为冷链重投入是对的,因为这样能提供高品质服务;但重投入的背后,要看集约化的难度和成长周期。虽然行业增速非常快,但是目前就零担市场这块的体量而言,短时间内依托销售直营获客模式下拉通一张全国型的网络还是会有挑战的;同时,冷链重资产投入回报周期也是比较长的。

第二种,以中通、韵达冷链为代表的加盟制模式。

第三种, 以鲜生活为代表的兼并购整合模式。

第四种, 以瑞云冷链为代表的平台化发展模式。瑞云的想法是,以技术驱动和互联网思维链接行业资源,搭建一个社会化冷链协同网络和行业化的运力服务平台,为货主方提供全场景、数字化、端到端的冷链运输集成服务。

无论是哪一种发展模式,能为客户解决服务、成本和效率问题才是有价值的。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2021年底瑞云冷链已经形成了“零担网络+运力平台+冷链科技”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布局。平台目前已经上线了零担、专线、专车三个冷链物流产品,其承运模式的服务定位很好地解决了上游货主与下游运力之间的信任问题。

同时,瑞云冷链在运力平台方面的探索也已小有成就。截至目前,平台已沉淀数万台社会化冷链运力,吸引上万名货主注册。技术方面的大力投入和专业化线下运营组织保障,确保了平台订单在交易定价、运力匹配、交付履约过程中的专业度和标准化问题,可以为货主提供全程在线的轨迹、温度数据。

国内冷链物流赛道仍然存在很多不确性,这对于每个处在其中的企业和个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未来3-5年内,冷链领域一定会出现头部性企业和行业巨头。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冷链、参与冷链、支持冷链的发展。

最终哪种模式可以得到价值认可,尚不可知。目前各玩家都在进行紧锣密鼓地布局,更多的未知等待市场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