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会打”

在近两年,这句话的现实案例越来越多,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兴行业的现有格局极有可能会被彻底打破。而物流行业,可以说是“首当其冲”。

上周,全球最知名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与自动驾驶龙头OTTOMotors展开深度合作。并以一段视频的形式讲述了他们的最新产品——人形机器人Atlas负责将货物分类简装、搬运到物流车然后再重卡进行仓与仓之间的运输,最终到达用户手中,整个过程全部由自动驾驶的车辆完成,几乎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物流”。整个项目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预计将于今年完成欧美部分地区的实际场景应用。那么作为全球物流最为发达的中国,我们现在又处于哪个阶段呢?

1.jpg

“件多人少”市场缺口巨大

如果说03年的非典让数亿网民接受和依赖上了电商,那么今年的新冠病毒便催生了无人化经济的发展,“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零售”等等板块在一地鸡毛的A股中逆市上涨,成为了这个时代新的“风口”。

之所以用“催生”这个词,是因为无人化物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实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市场的空缺就已经非常严重。根据阿里菜鸟的数据显示,快递行业的平均薪资在近几年呈几乎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2019年全国各地的快递员平均薪资6873元,占据了整个快递行业之首,甚至要比管理岗位中的物流经理和主管还要高出11%。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快递员本身就是一个多劳多得的岗位,更幸苦、耗费更多时间从而获取更高的薪资也理所当然。但若是站在企业和经营者层面来考虑,成本之高已经远远超过预期,多家企业争先抢人,在一线城市薪资再次水涨船高。

2.jpg

而且更加致命的是,人口的结构化问题已经愈发严重,快递行业缺人的问题也很难解决。根据菜鸟的数据,目前快递行业的主力军由85后占据,年龄的增长让他们很难像前几年那样拼,身体和家庭的各方面因素,迫使这些从业者转岗或者直接离职,人员流动性要比几年前高出不少。

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快递数量却在逐年暴涨,2018年全国每天的快递总量突破3000万件,2019年猛增到4500万件,而预计2020年将继续保持50%以上的超高增长量。快递件数的不断增长,和快递员的逐年下降形成了一个无可调和的对立冲突。

那么到底是让年纪更大的人继续工作,还是依靠机器来完成运输呢?答案自然是后者。

“龙头企业”已初见成效

目前在这个领域中,国内最为领先的当属京东和菜鸟:

京东在2016年就提出技术转型,X事业部也同期成立正式拉开了无人化物流的序幕,在近4年的发展中,京东已经完成了仓、运、配整体物流环节;2017年率先推出的无人仓,实现了包裹从卸车、供件、分拣和装车等全流程无人化,截止到目前为止不同层级的无人仓已经超过50多个,基本可以满足现需求;无人车在2018年完成升级,初步达到了3.5代,但是仅存在于一些固定场所,例如学校、小区等相对便于管理的地方,以“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测试进行运营,效果可圈可点;另外备受瞩目的无人机测试,仅仅在2018年尝试首飞,之后便暂时“无踪影”。

3.png

菜鸟从2015年建立以来,就开始了自建合作和改造等多种模式来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马云多次在大会中提及,并且陆续投入了上千亿来建设和完善;无人仓领域,菜鸟是国内首个布局的企业,包括了立体存储仓、机器人拣选仓、机械臂拣选仓、机器人分拣仓等,并且于2018年双十一期间投入运营,目前拥有700+机器人,在无锡等地已经成为物流标配。

无人车方面,菜鸟陆续推出菜鸟小G、小G2代和小GPlus三代产品,未来还将打造囊括无人车、无人机的新型立体智慧物流网络;

相比于京东的“飞飞而已”,菜鸟在无人机上做的更加出色,目前已经应用于三种物流场景,分别是中远程省际物流、地震和火灾等情形下的空投无人机以及海洋等环境下的水上物流无人机。

“真正量产”依然任重而道远

毋庸置疑,现如今物流行业正处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之中,这一轮由电商行业巨头主导推动的物流无人化,在政策与资本的助力下,落地速度正在加快,但“落地”并不代表“量产应用”,受技术尚不成熟、成本有待下降、政策配套欠缺等因素影响,物流无人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首先,任何技术都有其适用条件,物流自动化设备系统并不是万能的。以无人仓为例,由于物流作业环节多,现场条件复杂,物流作业对象多种多样,产品、设备、作业流程等方面难以实现标准化,完全以设备取代人力,实现仓库或工厂所有物流作业的无人化,并做到效率、质量、成本的平衡,目前还有相当的难度。现阶段,企业需要树立正确认知,片面追求物流无人化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有一些岗位人的作业效率会更高,需要减少的是人的重复性劳动。

4.jpg

其次,物流无人化需要大量应用高技术设备与智慧系统,实现成本较高,绝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目前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力成本还没有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设备完全取代人工作业并非必要,人机协作仍将是物流无人化最突出的特点。企业引入自动化系统时,应从局部改善开始尝试,逐渐积累经验再扩大应用范围。要实现整个物流场景的无人化,并非依赖某一种设备的开发应用,最重要的还是整体解决方案。

最后,技术有待提升。例如,无人仓的主要技术瓶颈——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精准识别技术等有待突破。此外,物流机器人作为无人仓的核心技术设备之一,要代替人工作,需要具备行走、识别和抓取的能力,目前相关技术还有待升级,同时成本仍需下降。就像上海欧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首席营运官刘世宏所说的:“好的AGV产品应该可以快速部署,快速运行,快速搬迁,适应柔性化应用场景;此外,AGV还需要与传输系统、升降机、叉车、人工实现柔性化结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即便是解决了技术和商业上的问题,成功降低了成本以达到量产要求,法律法规和民众接受度仍然是个绕不过去的弯。

总结:就像隐山资本管理合伙人董中浪所说的:“今后最好的物流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是披着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的确,未来以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为代表的物流无人化技术,不仅会带来物流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还将成为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而数据和AI驱动的物流资产带来运营的高效率,也会使物流行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物流产业格局。

但技术瓶颈,也确实阻碍着无人化物流的发展,因此,只有全行业积极拥抱高新技术,打破“硬性技术瓶颈”,才能抓住发展机遇,从而使无人化物流从“概念落地”真正实现“概念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