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政快递业内,中国邮政、顺丰和京东物流已开始在医药冷链市场有所布局。

■ 记者 黄桥茜 苗琳2020年最后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保护效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未来将为全民免费提供。业内专家预计,按照50%的渗透率,每人接种2~3针计算,国内需求量在20亿剂以上。我国目前冷链能力可以完成新冠疫苗的运输和分发,但需要重视的是终端机构的存储能力。寄递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有布局,还需要在硬件设施、专业人才储备等多方面提升内功。

1

疫苗冷链门槛高《2020中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医药冷链市场规模达3395亿元,同比增长20.1%,预计2020年将突破4000亿元。其中,疫苗占医药冷链市场份额的13%。后疫情时代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再加上政策推动,疫苗冷链市场将有大发展。然而,疫苗属于特殊商品,其质量安全风险监管要求非常高。《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明确了疫苗配送企业在储存、运输方面的资质要求。从事疫苗配送的,还应当配备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疫苗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预防医学、药学、微生物学或者医学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3年以上从事疫苗管理或者技术工作经历。“疫苗冷链的门槛相当高,国内疫苗市场依然是传统医药配送企业为主,新冠疫苗主要还是以国药、华润、上药几家企业为主。”北京邮电大学物流工程系主任翁迅告诉《中国邮政快递报》记者。不仅如此,我国研发的灭活疫苗主要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存储和运输,而美国莫德纳的疫苗要求储存温度为零下20摄氏度,辉瑞研发的疫苗则需保存在零下70摄氏度超低温冷冻箱中,这超越了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的冷链保障能力。翁迅表示,目前我国各大医药配送企业难以满足进口疫苗的超低温配送条件,需要配合专门的干冰控制温度的保温箱才能满足需求。

2

终端存储能力成瓶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疫苗市场总体供应量为5.65亿支。这意味着,如果20亿剂新冠疫苗分3年上市,也将带来每年6.7亿剂疫苗的增量,超过现在市场容量的1倍。我国疫苗冷链配送能力能否跟得上?“我国的技术路线以灭活疫苗为主,要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下存储和运输。”翁迅说,此前医药配送企业只开放了30%~40%的产能,有的企业运输车辆一天只配送1~2次,只需要3~4个小时。无论是最近1亿剂的疫苗配送,还是未来20亿剂的需求,目前各大医药配送企业的实际能力都可以满足。实际上,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已经摩拳擦掌。12月10日,国药控股称已启动关于新冠疫苗配送的全国物流演练,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涉及干线运输和落地配送至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OV)的场景。疫苗冷链物流的核心是恒温。翁迅表示,新冠疫苗到达疾控中心或社区医院最大的矛盾在于终端机构存储能力。“目前运输过程可以保障,但是部分地区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发达,疫苗存储所需的冷链设备缺口较大,疫苗到了终端后的存储将成为核心瓶颈点。”翁迅表示。

3

寄递企业入场尚存弱点疫苗冷链市场除了入场费极高,还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目前我国主要的疫苗物流配送企业是国药、华润、上药、九州通等医药物流龙头,这些龙头企业有明显的硬件设施、客户资源优势。以国药控股为例,其GSP仓库面积超过165万平方米,其中冷库面积13.9万平方米;自有运输车辆超过1700辆,其中冷藏车辆超过420辆;获得全国药品多仓第三方物流服务资质,实现全国城乡医药物流全覆盖。三季度财报披露,国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3276亿元,同比增长4.77%;净利润49.58亿元,同比增长7.9%。在新冠疫苗配送演练中,国药控股可利用“赛飞”供应链云服务平台,对冷库、冷藏车、冷藏箱全程监控数据。不过记者梳理发现,在邮政快递业内,中国邮政、顺丰和京东物流已开始在医药冷链市场有所布局。以顺丰为例,2015年顺丰医药成立,并陆续从医药物流企业挖来高管;2020年1月1日,顺丰医药与某疫苗标杆企业合作的“深圳疫苗仓储项目”启动,开创了供应链“一站式”服务模式;7月,顺丰承办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新冠疫苗运输服务,将疫苗由中国运输到巴西。顺丰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密切关注新冠疫苗运输业务,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准备。在硬件方面,顺丰控股旗下顺丰医药新增了70辆医药专用冷藏车,同时新增可用于疫苗储存的GSP仓。在软件方面,顺丰医药自主独立开发丰溯信息系统,可实现疫苗运输配送信息、温度数据、行程轨迹全程可追溯,而且与国家药品监管平台对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仓储、运输和全程质量追溯等医药冷链服务。“顺丰、京东等企业在疫苗配送方面,相比传统的医药配送企业而言,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翁迅坦言,“相关专业人才的短板是顺丰和京东在短时间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如果想进入这一领域,首先需要从资质的获取方面入手,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