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坤
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海鲜店老板李斌也忙碌起来,但他现在最大的工作不是捞海鲜和称重,而是盯紧手机,一边统计微信里熟客的需求,一边叫闪送员来取货。
”现在小龙虾下来了,比前段时间要更忙,有时上厕所都要快去快回。”李斌告诉记者,视线一直没有离开手机屏幕。
去年,因为房租压力和疫情防控等原因,李斌把店从北京的京深海鲜市场搬到了五环外的锦绣大地。店铺搬迁初期,主要收入来源是周边小区住户到店购买,在熟客中积累起口碑之后,线上订单越来越多,服务的区域也随之扩大。最近半个月,李斌已经从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面里发出了3000单闪送,平均每天约200单。微信上的订单越来越多,原来的夫妻店随之扩容,招聘4名店员来完成每天的海鲜称装和发货,李斌自己则只负责看订单、叫闪送。这家小店每月流水近百万元。
从之前的”高人气商圈开店+线下销售为主”,到现在的”降低线下店铺租金成本+发展线上销售”,支撑李斌经营模式转换的,是大家消费习惯的改变,还有快到以分钟计算、足够保证海鲜存活的物流。
这是中国物流与商业共同发展的一个当代缩影。而物流业的蓬勃成长,一直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12月8日,江苏省某物流仓库,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货物。
从物流弱国到物流大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巡视员刘小南在《中国物流70年:砥砺奋进 跨越发展》一文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4个历史时期。
酝酿萌芽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物流活动以传统的物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等为主,参与主体均为公有制企业,专业化分工不强。
起步发展期: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1978年,有关部门赴国外考察学习后将”物流”概念引入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物流业初具雏形,物流企业更加多元,货物运输量从1978年的32亿吨增长至1999年的129亿吨,增长了3倍左右。
大家熟悉的快递品牌顺丰(1999年)、申通(1993年)、宅急送(1994年)、韵达(1999年)均创始于这一时期。
快速成长期:从2000年到党的十八大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的大幅增长带动物流业高速发展。2009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是物流业的第一个国家级规划,随后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物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在资本和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了从物流弱国到物流大国的跨越式转变。
这也是电子商务的起步时期,淘宝网在2003年成立,京东于2004年正式涉足电商领域。被称为电商和物流大考的”双十一”购物节,也创立于这一阶段末尾(2009年)。
提质增效期:党的十八大以来。2014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一段时期内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物流的基础性和准公益性地位,为新时代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
顺丰、中通、申通、圆通、韵达均在这一时期完成上市(2016年)。因为递送及时而为年轻人所常用的美团外卖、盒马鲜生、闪送等品牌,均创立于这一时期。
而更快、更多元化、更个性化是新趋势。
更快:以分钟来计时
”‘618’大促刚过去,为什么大家会感觉今年送货速度更快?这背后是电商和物流的信息打通。”闪送副总裁杜尚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原本跨城市、跨省的递送会慢一些,但现在电商平台根据用户加购物车之类的信息,提前把部分商品运到同城的前置仓,转变成同城快递,这样就快了。我们的物流行业一直在进步。”
杜尚骉总结了快递行业的速度更新历程:美国的快递公司把递送速度从按月计算提升到按天计算;在国内,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先是做到了”隔日达”,之后又把递送速度提升到以小时计,即上午下单,下午或晚上就能送到;现在以闪送为代表的同城即时递送,则将递送时效提升到分钟级。
据他介绍,闪送在北京完成一单递送的平均时间是40分钟。
更快的速度背后是与之相适应的运营模式,比如闪送就放弃了传统的”拼单”模式(为降低成本,一个递送员同时送多单,每单运费较低),坚持一对一,避免递送员为积攒订单不及时出发,或者传统快递统一中转然后才分发、递送的时效损失。
上述海鲜店老板李斌也曾使用过”拼单”模式的递送,有一次因为递送员为了多等一单再走,海鲜从店里发出半小时还没走出市场,结果遭到顾客的差评和投诉。
另一方面,虽然时效要求高,但因为一次只用送一单、每单运费较高,闪送员反而觉得时间宽裕,在路上的安全也更有保障。”对我们‘老闪’来说,公司给每单的时间绰绰有余。”已经当了5年闪送员、送了超过12000单的孙国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快到用分钟来计时的物流,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即便是鲜花、蛋糕、海鲜之类最讲究时效的商品,足不出户也能获取,对商家,特别是小微企业或创业者而言,意味着可以摆脱”繁华商圈开店”的模式束缚,用较低的成本触及全城。这将进一步连通供需两端,催生新经营模式,加速经济循环。
更多元化:重视体验、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细分市场确实存在
”九块九包邮”,爱网购的年轻人大概都听过,几乎成了互联网上流行的”梗”,中国物流的便利已经深入人心,但这句话同样也体现了行业竞争之残酷。
有没有可能避开价格战,走出一条不同的路?中国如此广阔,会不会存在重视体验、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细分市场?
闪送是中国物流市场足够多元的一个例证,在2014年创立初期,花一个星期就初步验证了这一细分市场存在。”我们最开始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比如手机、文件放在家里了,着急找人取,这时候可能对价格不敏感,但对体验,也就是时效、安全非常敏感。”杜尚骉说,”有了感性的想法,接下来就理性验证,才一个星期我们的服务就上线了,那时候就只有一个网页,用户想下单,就在网页表格里填需求。我们买了一点百度关键词流量,结果第一天就有人下单。”
要用的证件没带在身边,必须尽快给客户送一份文件但抽不开身,做了蛋糕想分享给闺蜜,但她在城市的另一边……这类急、忙、懒、难的个性化需求一直存在,用户也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价格,但在闪送出现之前,没有人瞄准这一细分市场。
但这一市场规模够大吗?能不能找到适应这一细分市场的运营模式,让用户、递送员都能接受,而且平台也有足够的收入维持运营?对闪送而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创立第二年便开始抽取20%的服务费。”当时我们为这个事情讨论了一个月。抽成之前,每周订单量环比增长在20%以上,抽成之后,订单平缓下来,过了大概半年,订单恢复增长。”杜尚骉说,”这验证了需求足够大,在我们的价位,还是有足够多用户下单。虽然有抽成,但订单量上去了,闪送员收入也能提升,平台本身的价值也是成立的,抽成之后我们的收支能打平。”
扎根这一细分市场7年来,闪送已开通222个城市,汇集100多万闪送员,其中相当一部分以闪送接单作为核心收入来源。据闪送公关总监刘学柱透露,从全国平均数据来看,一个闪送员如果每天送10单,月收入能超过9000元,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要更高一些。
杜尚骉认为,这一细分市场仍有较大潜力。例如像鲜花、蛋糕之类表达情感诉求的商品,国内的消费量远远小于美国和欧洲,未来的增长是必然的,而这些商品的消费者选择递送服务时,都愿意为时效、安全付出更多。
更个性化:偏向服务、传递更多情感诉求
今年5月袁隆平院士去世时,一些年轻人远程下单鲜花,让长沙当地的外卖小哥帮忙献花送行。
当物流足够便利,用户和递送员的距离拉近,原本功能相对单一的物流,就体现出了更个性化、更偏向服务、传递更多情感诉求的新趋势。
孙国帅接到过往机场送身份证、往大使馆送护照的闪送订单,也接到过请求帮忙遛狗、搬家的闪送订单,还在腊月二十九接到过请求帮忙送饺子的订单。”那天下午我接了一个送餐的单子,是家里的老人煮了饺子闪送给还在单位上班的女儿,那时候临近春节放假,很多餐馆关门了,可能订不上餐。”他回忆说,”结果我上门之后,老人让我先吃,我真不好意思吃,但不吃不让我走,吃完了我赶紧跑十几公里帮人家送过去。”
更个性化的物流,让大家的情感表达更便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整个社会更温暖、更有人情味。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0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快递业务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六成以上。人均快件使用量约59件,同比增加14件。
数据仍在不断增长,而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仍在继续。越来越多人已经习惯了总有至少一个快递在赶来的路上,还有很多人会像海鲜店老板李斌一样,利用便利的物流争取更多的生意。
(文中李斌为化名)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