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突然“红了”——

《人民日报》称赞他是抗疫时期的“生命摆渡人”,《新闻联播》评价他“聚拢温暖、守护英雄”,有媒体开始称呼他“平民英雄”,还有人尊他“义士”或者“大侠”。

从保障医护人员日常出行,到为金银潭医院解决用餐问题,再到给医护人员修眼镜、买拖鞋……在国内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在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凡人汪勇毅然决然地走出了第一步,从一名快递小哥成为了医护人员的“大管家”。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一步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大年初一的逆行——“第一天腿都在抖”

大年三十的晚上,汪勇看到了一条朋友圈:金银潭医院的医生护士求助,需要车将他们送到盘龙城。

汪勇做了半天心理斗争,最终编了个谎话,瞒着家人出了门。

第一次接送的是金银潭医院的一名护士。虽然事先对于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有了预估,可是当真正和刚从医院出来的医护人员同坐一车的时候,汪勇还是感到害怕。

“她真正坐上来的时候我有点慌了。当时疫情造成的恐慌是特别严重的,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是很致命的东西。”汪勇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状态,“两条腿抖了一天。”

送金银潭医院护士回家后,群里的用车需求还在不停出现。双腿发抖的汪勇决定继续接送别的医护人员。大年初一的这一天,他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超过30人次。与平时开网约车不同,他开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挣钱。

“从第一个乘客下车开始,他们都想给我钱。”可汪勇不仅拒绝了他们,还对他们每个人说:“有需求了和我说,我能来接你就一定来接你。”

“我也怕出事,毕竟每个人的身后都有家庭。”可是,思来想去,汪勇实在不忍心看医生护士们每天辛苦坚持,睡在科室的靠椅上不说,还要自己走回家。“我就说我多接一点嘛,哪怕接10天,万一染上了,我就到医院去。”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办不办得成我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去办”

两三天后,汪勇发现凭一己之力无法满足金银潭所有医护的出行需求。他开始把金银潭医院需要用车的信息往其他群里发送,并招募志愿者,要求必须是“独居、有防护装备的人”。二三十人的车队很快组建了起来,但由于用车需求实在太大,没过多久就跑坏了3台车。

随着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越来越多,汪勇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加入,满足医护人员的用车需求。通过在朋友圈发布求助信息,他联系到了一家共享单车的负责人,在医院附近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满足了医护人员短距离的用车需求。

之后,汪勇和其他志愿者又联系到了一家共享电动车公司,在金银潭医院周围投放了四百辆电动车,满足了更远一些的交通需求。同时,汪勇跟一家网约车公司商议,希望他们加入,帮助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

“这个事情办不办得成我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办,一定要去沟通。”

网约车公司的加入极大缓解了志愿者司机的压力。后来政府开通了从医院到医护人员住所的通勤车,交通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随着接送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汪勇对医院抗“疫”现状更加了解:医护人员眼镜戴在护目镜里容易坏,手机屏碎了,需要买拖鞋、指甲钳、充电器、秋衣秋裤……生活上有许多琐碎的需求。一开始,许多需求只是“粗暴”地转发,而在资源逐渐被整合后,只要在志愿者群里喊一声,很快就有人来帮忙。

解决医护用餐问题——“这辈子再不会经历这么有成就感的事”

在逐步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汪勇得知,一些援鄂医疗队夜班休息时没有饭吃,就给他们提供了不少方便面,医护人员吃了一周后发了个朋友圈:“好想吃大米饭啊!”这让汪勇很受触动,“过来救命的恩人,我必须得让他们吃上白米饭。”

汪勇开始联系餐馆订餐,得知是要为医务人员供餐,不少老板直接说“给你,不要钱”。由于缺乏资金,没法给医院免费,汪勇就只收食材费,自己还贴了不少钱。

由于严格的疫情防控形势,能供应餐食的饭店太少了。在无法完全满足医护人员需求的情况下,汪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一位经销商,对方愿意提供10万件方便面,暂时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

但汪勇还是想让医护人员吃上米饭,于是又通过朋友辗转联系上政府有关部门说明了情况。对方很快回应了,同意一家快餐生产厂家继续生产,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用餐,只要求适时补办手续。

“时间不等人,推一个小时推一天就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

一个下午,汪勇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他说“这辈子再不会经历这么有成就感的事了”,因为他的努力,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不用再担心吃饭问题了。

汪勇说自己是一个组局的人。出行、用餐,每组一个局,他就交付给一个人管理,再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因为平日里和医护人员接触得多,汪勇知道给他们提供生活上的支援有多重要。

“我们能做的不多,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做的就是后勤,能把他们的后勤保障好,他们就不用操心了。”

出名之后——“我只是恰好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大年三十从家里出来后,汪勇的所有“资源”只有一辆车,但他渐渐变得“一呼百应”。事迹被国内外媒体报道后,汪勇做志愿服务沟通也更高效了。但汪勇说,他只是用自己串出了一张网,在这场疫情中,每一个人都是拿命在扛,“每一个付出的人都是英雄”,“我只是恰好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媒体的报道让汪勇接收到了更多捐赠,更多欣喜也是更大压力,“面对更多人的捐赠,一点都不能囤积,任何囤积都是浪费,比不拿资源还要浪费,因为如果你不拿这个资源,那么还有可能放到别的地方去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只想一步一步去做,不断地衔接上”。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已经复工的汪勇还继续参与志愿服务。每天早上先为酒店的医护人员送早餐,随后到办公室打卡上班,公司也支持他把志愿服务做下去。最近,他关注到医护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接了心理咨询平台,募集图书,购买了一些零食、生活用品等,提高医护人员生活质量。

2月底,汪勇终于从仓库搬回里居住。两岁多的女儿很黏他,他离家的一个月里,常常因想他而哭泣,汪勇感到很愧疚。进了家门抱起孩子,汪勇笑着说,本来知道自己不能亲她,“结果她主动亲上来的,我躲都没躲赢。”

现在,汪勇格外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他说,还是要坚持做对的事情,让温暖人心的力量得以传递,让孩子以后长大了遇到事情,也能有担当。

“累吗?”经常有人问汪勇。

“扛得住这个阶段命运给予你的艰难困苦,以后我可以扛得住自己所作的任何选择。”这是他的回答。他相信自己,我们也相信他。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changan-j)综合自央视网、中国新闻网、国家邮政局网站、群学书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