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人造节活动再次让中国民众嗨翻了天,而广大的快递企业和快递员又开始了超常规的辛勤劳作,以度过这一年一度的终极大考。这就是当下的中国快递,脏活累活都抗下来了,每年扩张能力的压力和成本也都抗下来了。中国民营快递的成长史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默默成长,不吹不擂一心实干。民营快递是顺应时势的英雄,是中国物流的金字招牌。所以李克强总理才点赞说“你们的工作了不起”,马军胜局长也才会讲到“物流最辛苦,物流人也相当了不起”,马云也才会表态称“我觉得‘双11’最了不起的,不是我们卖了多少货,而是8亿多个包裹在一个礼拜送到,这个真是了不起的奇迹!”

诚如马校长去年所说的,“如果说电子商务在中国是个奇迹的话,物流行业才真正是中国过去十年诞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如果说加盟快递的前半段是高速成长史,那从2009年开始,就是电商快递互相成就的爆发史了。

中国电子商务时代的风口被电商和快递同时踩上,大家互相扶持,风口上的猪就这样艰难而幸运的被吹上了天。到底加盟制快递和电商双方是如何互相成就的,且听慢慢分解。

电商时代脉络

在电商时代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技术革新总是在前,商业化应用和社会变革在后,有一个代差的过程。

1.元年和大平台形成(1998-2004年)

❶ 电商元年

中国互联网商业经济的萌芽得从上个世纪……末说起。1994年,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但直至1998年,国内商业互联网才真正兴起,1999年,8848成立。

从那时起,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几乎扫除了一切信息沟通屏障,信息技术的换代引发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形成空前的联系。技术革命推动了商业革命和社会革命:万物关联,选择无限!!商业也被潮流裹胁其中,各类商业模型和理论开始实践探索。

中国的互联网商业时代开启。

❷ 探索期

早期,基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工具,从1995年就在国内出现了(同年亚马逊成立,国外电商时代开启的标志)。后经大批技术领导者(主要是互联网公司)的引导和探索,初步形成了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电商1.0时代拉开帷幕。

互联网技术扫除了大批沟通障碍,信息交互平面化,无数新的供需组合产生,生产、消费需求呈现量级增长。

电商出现伊始,双方全方位交易技术体系并不成熟,统合需求、提供供需双方交易的平台(中心化)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探索,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应风而起,相关概念也渐为国人所知。

❸ 大平台形成

中国电商1.0时代形成的显著标志是巨大的电商平台形成。因此也可称为大平台时代。2003年5郧典期间,淘宝成立并进入C2C市场,2004年1月京东冲入B2C市场,成为了电商平台化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大平台时代拉开帷幕。

新世纪初的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规模空前,帕累托分布的曲线尾部散布着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卖家,庞大的供应需求得不到释放,消费市场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淘系等平台创新性的激活了被国外电商不愿意碰及的长尾零散需求,并在去中间商的摸索中,有效释放了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双向需求并有效引流,形成了范围经济和巨大的规模效应。

2.流量时代(2005-2013年)

❶ 商业因素

流量时代,国内线上流量主要集中于几大电商平台。不像新电商时代形成的流量分散化,那个时代的淘系横行江湖,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空间绝后。从商业逻辑分析,这一优势形成有多重因素。

➥价格优势

国内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终端零售价格是不透明的,虚标严重。而电商零售价格,从开始就很快形成了近乎透明化的价格体系,不仅深刻影响了网购习惯,并很大程度上改造了线下销售模式。

这种透明化价格体系的形成,主要因为早期入驻生产和供应商相对弱势,必须通过比较价格优势去吸引线下流量,而且互相之间很快就形成了价格战,将价格压缩到了成本线附近,打成透明。可见中国人的价格战基因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入口渠道

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流量是受层层渠道商影响并控制的,从生产到终端消费中间经历的各类渠道商繁多,极大的增加了流通成本和交易复杂度。电商发展的主要时期,消除多重中间商是去中间成本的重要途径,这种模式形成的红利一直持续到电商平台本身成为最大的中间商。

这一阶段的流量入口被平台本身牢牢把控,直至后来被物联、社交等分散化的入口平台和去中心化趋势打破。

➥消费体验

在线下崛起与线上融合之前的电商时代,线上消费体验的实际感受要比线下环境优越。线上交易的性价比、便捷性被各类电子商务技术和快递服务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中城市商圈交易的额外成本(交通费、价格因素、时间成本、沟通成本)突出,中小城市、城镇、乡村的商圈分布和交易模式十分受限(商品线下自由交易尚不发达),国内制造业和物产分布不均和地方保护又形成了天然的贸易壁垒,导致这一阶段线上平台的开放性、直通性优势明显。无论是B2B/B2C/C2C的模式,线上交易的各类成本、价格优势均比较突出。

同时,这一体验特别得益于国内快递可以提供国外所不能比拟的商品人到人、高速、低价的服务(说白了国外最贵的服务是人工上门服务,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恰恰人力不值钱)。

➥本土化、多元化形成的野蛮生长

淘系平台形成初期是弱小的,为与易趣等竞争,革新模式指向明确。马校长选择免收国外惯例的“登录和交易服务费”(同样商战也在MSN和QQ之间上演),将各类免费做成了战略,同时还打通了卖家与买家的沟通渠道,并提供可定制化页面、多类子平台等等。这些本土化、多元化策略是现实硬副出来的宝贵实践。

与加盟快递与洋墨水背景的快递企业竞争的场景类似,为扩大市场占有率,给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更多样的服务成为不二法门。

淘系与加盟快递一样,在竞争初期是极为灵活的,这种灵活赋予了淘系完全不受限于国外平台那些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的经验和管理限制。淘系的野蛮生长根本不顾及ebay等所谓的全球一体化经验,并在2005年的国内市场超过ebay,把自诩为全球楷模的诸多先辈打得狗血淋头,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电商模式。

❷ 技术等关联因素

第一点,首功支付宝。阿里系在平台形成期的嗅觉是敏锐的,动作是迅速的。淘系的成功十分得益于支付宝对支付风险的控制,这种相互制衡、第三方担保的运作模式成功解决在信用体系不成熟时期的线上交易隐患,形成中间平台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金融和安全控制核心。

第二点,网络技术扩展。网络宽带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扩展和成熟,持续形成了超大的用户群体和消费市场,并提供了多元化的技术支撑。这些技术环境的不断革新,导致了新兴客户不断涌现并形成了平台新的客流量增长。

第三点,配套工具体系。比如阿里旺旺、订单管理系统、商务辅助系统、商品分类系统、服务分析系统、商家管理系统等无数子分系统,阿里将这些系统做成管理体系,在内部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多维竖向集成。这些集成优势在建立起技术和管理壁垒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减少了交易的多元化探索和多元选择,导致大企业病逾发严重(平台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影响,远大于两者对平台的影响)。

第四点,物流快递因素。加盟快递的网络化扩展、成本和价格优势、嵌入式供应链管理模式、高灵活度转向,能有效匹配电商的迅速崛起,并在B2C、C2C市场领域达成融洽的配合(详情后述)。

❸ 社会因素

2008年华尔街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包括中国的经济走向。在全球化分工中,中国的制造业工厂地位本已牢固树立,但随着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驱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2008年11月,中央出台了一揽子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四万亿计划”)。

此后,之前闭着眼随便做做外贸大把赚着外国人钱的大批制造业企业被迫转向国内市场,断崖式下降的外贸额,使国内电商平台成为当时来不及铺设渠道商的海量外贸型企业的不二之选;同时,民众的购买欲被通胀风险彻底激发,与如今大量涌现的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环境不同,当时的商业环境下,去中间商化的电商平台能提供的商品的种类和价格优势空前突出。

电商的发展与膨胀的内需恰好趋同,需求开关被彻底激发。

3.大数据、物联网时代(2013年至今)

❶ 技术因素

互联网信息技术革新2008年左右升级出现了数据浪潮,中国与国际零距离同步的大数据时代开启。随着商业实践领域大数据、物联网应用的不断拓展,传统的电商平台的垄断优势不再,流量入口分散化、线上交易去中心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成为趋势并不断加深。

生产消费互动。大数据时代供应链管理实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服务性企业发起,各类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和渠道商、甚至是终端用户之间,都因技术进步交织在一起,成为供需发起者,包括快递企业。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演化到大数据、物联网时代,进一步放大了供需,提供了无数碎片化的需求和供给互相结合的可能,也导致消费和生产之间出现了互动和模糊。

大数据时代大幕拉开,万物互联、全面数据化的技术革新推动了管理进步,并引起社会变革。它彻底刺穿了消费与生产之间在工业时代不可逾越的高墙壁垒,企业和民众不再是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单向供需关系,消费和生产两端出现了高速整合和互动。

数据化时代形成的高效平面化的沟通和数据整合计算技术(比如云计算),带动了商业变革,其促使生产消费各端能够迅速调整并匹配供需,从而快速释放了供需潜能。

❷ 电商模式升级

阿里系等电商平台的入口优势形成几年之后,为保持其优势,通过各种竖向集成巩固和扩大了相对优势地位,形成了复杂和规则化的交易体系,同时牺牲了平台的开放性。平台固化导致了适应更开放、更多样化需求的商业模式出现,多元化电商模式兴起。

➥流量入口分散化

物联、社交、工业等新技术领域变更带来了新兴商业模式,传统电商平台入口统治力衰落。新的商业交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滴滴、摩拜等出行平台,团购、外卖等消费平台频出,这些平台提供了一个或多个开放式入口,形成了新的完整的商业内循环结构,完成了流量导入并导致入口的分散化。传统平台的入口优势在不断削弱,而快递与新入口的对接却在不断加强。

➥线上交易去中心化

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捷商业交易终端设施的快速升级,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和多元化信用体系结构的形成,以及依托直通社交的交易模式兴起,阿里各平台形成的多中心、竖向化集成优势逐渐(也可以说迅速)丧失,微商等去中心化、去平台化交易模式大量涌现。须知,由于供需关系的存在,被淘系升级天猫所抛弃的海量小微卖家并没有消失,只是转换了一个战场,平台的强工具属性出现衰弱。大量去中心化交易出现,甚至出现了平台展示、多渠道交易的场景,风口转向。

➥线上线下融合化

在大平台时代,平台本身的局限性随着流量的暴涨开始逐渐凸显,平台的引流、展示等无法做到公平可靠,过度引流和恶性竞争导致线上推广成本不断高涨,线上的引流成本趋向与线下持平,各类线上获客成本日渐高涨。这使得线上平台交易的性价比丧失,商家流和客流自然会向其它平台、渠道和线下转移。

这一风口在13年开始形成,并迅速被资本捕捉到并形成炒作,导致了14、15年的O2O投资狂潮。应该说那两年的O2O风暴本身是非理性的,但是线上线下并行融合发展的趋势却是实际存在的。而且阿里等电商巨头也迅速意识到,传统线上平台的比较优势丧失是不可逆的,这也是为什么各大电商巨头斥巨资大规模调整线上业务并投资线下的主要原因。

“新零售”只是概念,商业从来都基于实战。

加盟快递异军突起(2009年至今)

2009年快递业有两大标志性事件:电商爆发、新《邮政法》颁布。前者给加盟快递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风口机遇,后者为快递营商环境清理了一系列体制性障碍。

邮政体制改革本篇不论,先说电商。

1.风向突转

❶ 电商爆发

2009年电商业务爆发元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3.7万亿,2016年达到20万亿。其中:网上零售市场规模从2009年近2500亿发展到2016年的4.97万亿。

2010年起电商网购成为快递业务主要的增量市场,快递业务量、速双爆发令人瞠目:件量从2010年统计的23.39亿暴涨到2016年的312.8亿,增长了13倍还多。

电商包裹自2009年起成为最大的快递业务来源,到2014年最高峰时全行业占比超过70%,到2016年仍然超过60%。

快递业务CAGR从1999-2009年不足25%,变成了2010-2016年超过50%。电商特别是网购市场成为了快递业务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这严重改造了整个市场环境。

❷ 直营优势不再

电商发展之初的几年,顺丰已树立了传统商务件领域的优势地位,并持续强化,顺丰体系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深度化的竖向集成供应链管理体系。在服务传统商务件领域,顺丰体系的质量、盈利能力等指标都无可指摘。

到2007年,顺丰的日均单量已经高达40万量级,远高于申通30万、圆通20万和中通、韵达十万量级的规模,稳坐江湖头把交椅,对标国际四大,大有天下英雄谁敌手的豪气。

这种优势环境下,面对当时刚刚兴起、前途未卜的电商,是断然不会冒险改造的,风险和回报难以预估。这就是行业第一容易产生的迷茫——对未来未知的迷茫。

相对机遇的风口而言,一切历史优势都是相对优势,风向一转,优势便不复存在。顺丰标准化、规模化国内领先,但随着电商特别是零售B2C、C2C业务的爆发,为非标品提供快递服务成为整个快递市场的供给主流;同时,重资产模式的顺丰扩张慢,体系覆盖广度、密度、深度和扩张速度与通达系网络不可相比。

顺丰传统优势领域成为面对电商的劣势面,给加盟快递留下了庞大的扩张崛起空间。

❸ 崛起三前提

电商崛起有三大快递环境做前提——

首先,加盟快递已经深耕出的超级廉价的快递服务价格,为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价格土壤(没有这个,廉价物品9.9包邮什么的绝不可能实现);

其次,加盟快递弥漫状的任意点至任意点传递的网络化服务与电商平台时代点对点的定制化、碎片化的购物需求高度耦合(非标对非标);

最后,加盟模式快速的扩张性和高度的灵活性使其可以高速、高度适应全国各地的市场需求并不断调整。

2.现状对比

❶ 传统优等生

时至今日,国内市场所有以直营为核心建立的民营快递体系,只剩下专注传统商务与高端电商领域的顺丰一根独苗游离在加盟边缘。

说加盟边缘,因顺丰1993年到1999年一直是“加盟+代理”体系,从1999到2008年才在全网“收权”砍掉加盟商做直营化改造,后来又回归做基层的加盟混改实践(直营+最基层员工加盟模式)。

市场风口转向电商之后,其市场份额持续下跌。公开资料显示顺丰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20%左右一降至2017年上半年的7.9%。

❷ 体量和规模

加盟快递网络在电商时代的爆发,使国内快递市场集中度从四分五裂的春秋时代重回战国,截至2017年三季度,CR8市场份额达到78.4%(含顺丰)。

2017年上半年排名前三的快递网络公布业务量为中通26.68亿件、圆通22.6亿件、韵达19.67亿件,同期顺丰业务量为13.73亿件。到目前为止,加盟品牌网络所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86%。

度过本年度“双11”高峰后,加盟快递业务量领先优势仍在持续扩大,后来者望尘莫及。

3.冰山一角

对于很多“业内”分析的市值和营业额,小外行长期苦笑不语。与直营体系不同,加盟品牌网络上市的只是品牌总部这一小小的部分,市值和财报营业额体现的也只是品牌总部这个冰水一角。

冰山下面庞大的加盟网络上的层层加盟商、承包商,因为相对独立的法律关系,资产、营收以及利润等等均未计算在内,国内外上市的财报规则也不允许其计算在内。

加盟网络全网业务量可统计,营收因为口径和管理模式却难上加难。不过,按国家局官方统计口径,2016年业务收入超过300亿的网络有6个(顺丰、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顺丰全体系公布的当年营业额574亿,而中通、圆通两大网络当年全网营业额粗估均已超过400亿。

同时,相对而言顺丰借壳过小,导致市面流通股很少,也是其处于高市值的重要因素。预计未来通达系加盟品牌全网的营业额也将随着价格的理性回归而迎头赶上并超越。

欲知后况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加盟制快递崛起的多维度分析与发展线之争。敬请期待!

本文转自驿站,并不代表快递新闻网网(http://www.lcn2000.com/)观点,更多有关发货技巧知识、骗术揭秘等资讯,欢迎搜索关注“快递新闻网”(xjcspc)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欢迎咨询快递新闻网小编QQ:123100221

作者: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