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跨界造车这个词语如今已经见怪不怪了,从今年开始,小米、大疆、OPPO、美的、创维、货拉拉等企业都一并进军汽车市场,在他们的带动下,造车门槛正在被逐渐拉低,同时也吸引着更多企业想进来捞金。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作为快递行业巨头的顺丰,最近似乎也蠢蠢欲动,根据信息显示,5月21日,上海顺资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背后实际控股公司为顺丰速运几天,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徐前,经营范围非常广,包括食用农产品销售、货物运输代理、票务代理等,其中尤为吸引眼球的一项正是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说互联网以及一些家电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情有可原,毕竟经营方向多少沾点边,但作为一家主要经营范畴是送快递业务的公司而言,这其中的跨度未免有些太大了吧。

对于小米、华为而言,他们选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多是像走出舒适圈,去挑战更高的高度,而顺丰加入新能源市场,更多是想拓展业务范围,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因为今年4月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出来之后,预计亏损达到9-1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则为9.07亿元。导致股价当场跌停,市值突然缩水了几百亿。

从现阶段来看,进入新能源汽车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通过供应链来找合作伙伴造车,然后自己再创立一个品牌来进行销售,这是现阶段最多企业参考的造车方式,但所需要的预算也是相当高的,早期花光预算的车企相信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就算在第一阶段存活下来的企业,现在也是入不敷出的状态,由于销量并不多,所以基本上卖一辆车就要亏一份钱。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宣布造车计划后打算拿出100亿美元来“烧”的原因。

而另一种方式就是作为方案整合商,打造出电源管理、智能辅助驾驶、动力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必需品,帮助一部分研发费用不是太够的新能源企业加快推出成品,从而让其能够快速完成转型、获得市场利润。这种入行汽车后市场的方式投入的资本没有高,毕竟流水线没有那么复杂,也不用管太多线下营销、城市网点覆盖以及后期售后服务的事情,只要产品口碑好,自然会有人找上门,有效节省开支,因此风险相对于第一种会低一些。

当然了,这片领域内有华为这个劲敌存在,并且现在已经有多家车企与它达成合作,比如小康股份旗下的赛力斯SF5、北汽极狐阿尔法等,抱上华为这个大腿之后,销量可以说是呈突飞猛进的跃升。有了这块“活字招牌”,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车企找上门与华为合作。

而顺丰似乎很有自知之明,它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选择自主造车,也没有选择成为方案整合商,而是选择卖车。不得不说,以这种方式参与到新能源领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出顺丰在物流运输服务以及线上销售的优势。毕竟现在新能源汽车正在淡化线下经销商的存在,只是设立用于参观和试驾的城市展厅,拉近消费者和车企之间的距离,全国统一零售价,鼓励用户使用手机来提交订单。线上卖车这种思路很有想象力。

总结新能源汽车的话题正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很多企业都在积极转型,想要参与进来获取利润,但风险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能不能存活下去主要还是看有多少本事。从现在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但我非常清楚,未来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企业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