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施行首日,风涛起得比往常早,经历了短暂的培训,上岗第一天他有点儿兴奋和紧张。拣件、装车、致电、送件……在局促中,他努力熟悉着负责的几个老小区。“您好,我下的单约定的取件时间是9点,现在已经11点了,您还没来,我一直在家等着,刚刚打您电话也没打通。”上午11点,风涛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的语气有些着急,他害怕上班第一天就遭到投诉,而此时他正忙着给收件人打电话送货,手头还有30多件货需要在中午前送完。(3月3日 央广网)

此次快递新政最大亮点是,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情节严重的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这项能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制度性安排,无疑是想通过增加相应的处罚条款,来倒逼快递向末端服务精细化管理倾斜,从而让送货到家,变得不再是“奢侈品”。

颇具欣慰是,在快递新政实施的首日,据红星新闻报道,记者针对该《办法》,对成都部分快递站点进行了走访,有快递站智能柜使用量减少约15%。以往不经用户同意,就将快件往快递柜“一放了之”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

然而,在社会各界包括舆论充分肯定快递新规的同时,也应看到,用户、驿站、快递员、快递网点等相关利益方,都感觉到“压力山大”,认为新规“实施确实有难度”。有个别快递员发视频吐槽,以前30分钟送完的快递,现在要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9点,但收入只增加了60元。尤其是,在面临收入减少、工作压力倍增、甚至“挣的还没罚款多”的客观现实下,有些快递员选择离职也在所难免。

必须看到,快递新政策要落地生根,其成败取决于快递员,因为,这个庞大的群体负责快递投递“最后一公里”。将新政成本“一股脑”转嫁给快递员,既不符合情理,也极有可能让这项新规沦为“制度花瓶”。

显然,面对快递新规成本骤然增加,快递公司一定要力避“甩锅”,不能让快递员“一肩扛”。首先,快递公司要主动“兜底”。不管是增加人手,还是增加派单提成,快递公司都要制定出相应的机制保障,切实提高快递员“送货到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不妨架构精准派单系统,给快递员“减负”。如设置专门的客服或采用智能电话等手段将快件分类分流,把需要送上门的快件和放到驿站、快递柜的快件分类好,并将需要派送的信息提前发送到用户手机,如此一来,既能够提高快递员的派送效率,也能降低快递员的工作强度,从而降低“快递小哥”的工作压力。(吴睿鸫)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