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企业的五大机会:末端交付服务体验升级;细分领域的深耕;以供应链协同为基础的物流金融产品;绿色物流有待创新;物流智能化、新技术应用。
 闪送

“独角兽”这一概念的突然蹿红,并不在于概念本身多么具有创意,而在于“独角兽”企业所上演的一个又一个创业神话,特别是在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升温的当下,资本与企业创新相结合所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在新旧动能转换当中,“独角兽”企业体现的是新经济的增长动力,而投资优秀的“独角 兽”企业项目也意味着可能会拥有巨大的获利空间。

换言之,无论是对于一个行 业,还是某一个细分领域来说,“独角兽”企业的存在,意味着这个行业、这个领域具有创新性、成长性。“独角兽”企业也成为观察行业创新创业环境的新视角。

“独角兽 ”,一个新的风口

如前所述,衡量一家企业能否成为“独角兽”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时间,二是估值。

就快递业而言,虽然目前一线快递企业市场估值都在10亿美元以上,但成立的时间也都在10年以上,因此被排除在“独角兽”榜单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快递业就与“独角兽”无缘。

当前,各主要快递企业都在积极地从单一的快递服务供应商向综合物流供应商转型,特别是自2017年国家邮政局提出“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画大同心圆、构建生态圈”的20字发展思路之后,快递企业在市场驱动和政策鼓励的双重刺激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当快递企业自身无缘成为“独角兽”的时候,通过成立子公司、投资细分领域的创业创新项目,培育自己的“独角兽”企业,也未尝不是良策。

实际上,顺丰已经先行一步。如前文所述,2015年顺丰牵头成立丰巢科技,以智能快件箱切入快递末端服务,仅两年半就成了“独角兽”企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角兽”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风口。3月23日,在顺丰控股举办的2017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顺丰首席战略官陈飞表示,物流行业蕴含着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除这些应用场景之外,顺丰也在观察这些新技术在其他行业的推广应用。对于市场前景比较好的技术和模式,顺丰会考虑采用通用的孵化模式进行培育,期待将来顺丰体系内会培育出一批具有活力的高成长的创新型公司。

2016年到2018年,主要快递企业先后完成上市进程,一些企业喊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站在“独角兽”的这个风口上,快递企业能否抓住机遇,找准切入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依旧保持先机。

“痛点”变“通点”,机会就在眼前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尽管中国快递业在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取得了让世界同行羡慕的成绩,但不可否认,许多痛点、难点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成为行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扫清这些障碍,需要智慧、勇气、胆识,必然离不开理念的创新和实践的突破。而这,恰好是行业培育“独角兽”的机会所在。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机会一:末端共同配送再升级

“得末端者得天下!”这在多年前已经成为共识。最近几年,快递企业以及第三方企业在末端服务的创新上可谓不遗余力,在部分地方的实践中也取得了突破。

今年年初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快递末端集约化服务”。简言之即鼓励快递末端服务的共同配送。从已有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几家快递品牌在市场压力下自发形成的共同配送,还是通过第三方企业来实现的共同配送,比较成功的案例都发生在西部地区或是以派件为主,且单一品牌派件量不大的农村偏远地区。

“末端配送是一个重量级的风口。”双壹咨询总经理龚福照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靠目前的模式无法有效地满足和支撑未来末端大量的配送需求,必须走共享、共配的模式。这对现有的配送模式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如果有第三方企业进行大力整合,潜力很大,但难度也很大”。

“独角兽”一般都是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我们不妨更大胆地进行设想:面对末端配送这个巨大的市场,由各快递企业总部联手成立一家专注于末端共同配送的企业,对现有分散式的共同配送模式进行再升级,再造一个“丰巢类”的共同配送企业。

要实现这一突破,最大的难点是对加盟商利益的协调。我们不妨考虑在以派件为主的地区先行先试。比如雄安新区这一区域目前几乎没有电商出件,而大量的新区建设者也有网购快递服务的需求;在特大型城市功能格局的调整中,电商件将从中心城区向周边外溢,逐步变成以派件为主。在上述区域,共同配送是大势所趋。对于这些地区加盟商,可考虑用入股的形式将其收编,变成职业经理人,共享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果。

机会二:细分市场再精耕

新零售时代,快递服务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传统的快递服务已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寄递需求,也难以满足商家不断推陈出新的促销策略。精耕细分市场,或许也能培育出行业的“独角兽”。

当同城配送的兴起,特别是外卖、送餐等“泛快递”新业态的出现,再加上在某些地区,快递企业与外卖平台的合作,使“快递”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这种有别于传统快递运作模式的新业态,可以看作是快递在细分市场的新尝试。

未来,类似生鲜、水果、送餐等细分市场的配送需求,将逐步从“送得好”向“送得准”发展,即配送的时效将精准到以“小时”或以“分钟”计算。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需要快递企业在现有的快递网络之外,再造一个新的配送体系。企业通过收购现有的落地配企业,或者在“大网”之外再造一个“小网”,亦是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最优的形态依旧是跨品牌间的联合。

机会三:金融产品需要新设计

企业要发展,“钱”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的话题。对于众多的加盟商而言,“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已经上市的快递企业总部,如何让资本带来的利好惠及更多的加盟商,帮助他们跟上总部发展的脚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据了解,不少上市企业已经或者正准备在集团内部成立金融事业部,针对加盟商的资金需求,提供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金融产品。长远看,快递企业开发、提供金融产品,可以帮助加盟商抵御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开发合适的快递保险产品也是当务之急。尽管《快递暂行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快件损失赔偿责任险种,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投保”,但在实践中,如何设计出一个既能充分保障消费者、快递企业权益,又不过度加大保险公司风险的产品,达成各方的共赢,绝对是一个大挑战。

2017年10月,申通快递、韵达股份、中通快递、圆通速递四家快递公司先后发布公告,宣布拟联合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山东京金控股、广州宝供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发起设立中邦物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该物流保险公司的组建目前尚处在筹备阶段,还有待保险监管部门的批准,但其象征意义重大。由做快递、懂快递的快递企业牵头成立快递物流的保险公司,一旦获批成立,可以真正为快递企业量身打造适合快递的产品,既是快递企业的“自保”,亦是在快递业务之外开辟新的领域,前景可期。

机会四:绿色发展期待有创新

让快递绿起来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在顶层升级上,国家邮政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在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重复使用等方面也在积极探索。比如顺丰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科技创新包装实验团队,通过对快递包装材料进行改型优化,为企业节省上亿元的包装成本;申通采用防水、耐磨、抗老化、高强度的材料制成“芯片”包装袋替代塑料编织袋;苏宁用可循环使用的漂流箱代替纸盒包装;菜鸟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绿动计划”等。

值得注意的是,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在推动快递绿色发展中的尝试多来自企业自身的努力,力量相对分散。目前尚未出现在性能上能够取代塑料包材、价格上又能被快递企业所接受的新型包装材料。因此,若能在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成为“独角兽”也是迟早的事情。

除此之外,新能源车也部分应用到快递配送的短线接驳当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配送车辆城市通行的问题。但快递“黑马”最合适的“马掌”电动三轮车的通行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让新能源车与电动三轮车有效结合,既能合法上路,又依然保留电动三轮车的使用便捷性,同时还保有快递企业能够接受的价格优势,那无疑将成为消除行业发展瓶颈的最大创新。

机会五:智能应用正在加速

2017年,分拣机器人“小黄人”意外走红网络,展示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快递正在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转型。在快递企业的大型分拨中心,自动化分拣设备正在成为标配;在供应链管理上,云计算、无人仓等不断升级换代,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的潮流;无人机配送在行业中的应用尽管还在试点阶段,但在实践中的优势已经得以体现。这种配送方式在短期内不会被大规模运用,但作为在边远地区以及特殊场景下的应用,其前景也不应该被忽视。

在大数据时代,行业的智能应用会越来越多,也催生出围绕快递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创业企业。但凡创新,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针对种种“痛点”的,皆为商机。有的想象或许过于大胆,但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不正是在敢想敢干中得以实现的吗?勇敢去想、放手去博、大胆去追,成为“独角兽”企业并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