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没住过有名字的街道、有门牌号的房子”
她有8个小时来送32个包裹,但她手里一个地址都没有,只能攥着手机,听顾客给她指路,比如“找到一辆冰激凌车”。
科特迪瓦人维维安·拉克帕奋斗在非洲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大潮的最前沿。她的工作是找到顾客,哪怕他们没像说好的那样等在冰激凌车附近,哪怕他们要求先拆包再给钱,她也得保持礼貌。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非洲大陆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美国总人口(3.27亿人),给全世界的生意人带来了无尽商机。非洲人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统计显示,如今在非洲销售的全部商品中,只有1%是在线售出的;如果这个数字能上升到10%,接近美欧的水平,非洲的网络年销售额将达到750亿美元。
不过,障碍多得数不清。《华盛顿邮报》指出,现金仍然是非洲的主要支付方式,信用卡很少见,更不用说PayPal和支付宝。不少国家治安混乱、抢劫不断,伪劣产品更是让人心里打鼓。由于繁文缛节和交通不畅,科特迪瓦人从邻国加纳买东西,还不如从德国买方便。
在网络零售商面前,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大问题:即使是在科特迪瓦最大的都市、经济首都阿比让这样的城市,有具体地址和门牌号码的人也屈指可数。阿比让有440万居民。
由于缺乏城市规划和公共管理,非洲大多数城市的建筑是民众自行其是地盖起来的,没人真正清楚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
“上网查看这个国家的地图时,我觉得害怕:有好几百、好几千条无名街道。”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冈比亚记者写道,“大多数冈比亚人终其一生从未住过一条有名字的街道、一栋有门牌号的房子。”
开设银行账户时,这名记者填不出住址,只好在地址栏里画示意图:在加油站和警察局之间数到第四条路,往里走。再次来到银行时,经理哈哈大笑着告诉他,表格经过重新设计,不再考验客户的绘画技巧了,填写最近的公共汽车站或地标就好。
银行经理不需要在迷宫般的城市里东跑西颠,否则他很难笑得出来。拉克帕告诉《华盛顿邮报》,当快递员最重要的是有耐心。“你必须保持耐心。”她在送货用的蓝色马自达面包车里说,“有大把大把的耐心。”
“非洲快递小哥”这样工作
39岁的拉克帕在车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包裹,微波炉、打印机、鞋架、肥皂……无奇不有。她的搭档是37岁的前“的哥”安祖马纳·吉贝因。拉克帕负责与顾客沟通,吉贝因坐在方向盘后面,试图搞清楚客人住在哪儿、该怎么开过去。
他俩都是Jumia公司的快递员,这家非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在14个非洲国家拥有超过400万用户。在每个国家,Jumia都有当地合作商负责招募人员,各地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时间表各不相同。Jumia在科特迪瓦雇佣的几千名快递员全是临时工,这份工作要求拉克帕连续工作两个星期,工资是6万西非法郎(约合人民币721元)。《华盛顿邮报》称,科特迪瓦的年人均工资是1692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
对拉克帕来说,这比摆摊卖自制的姜汁好多了。为了养活4个孩子,她需要这份收入。
生活历练了她,让她能够应付这份工作。“你必须能跟人沟通,还得有创意。”她在送货途中对《华盛顿邮报》说。
7年前,Jumia刚在尼日利亚创立时,拉克帕对网购毫无概念。她家附近的市场就能满足日常需求,如果要从别处买东西,她就拜托别人帮忙带。
今年4月,Jumia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非洲初创科技公司,被称为“非洲亚马逊”。不过,Jumia的创立者是两名法国企业家,总部位于德国柏林,业务在非洲。美国彭博社称,批评者认为,由欧洲人掌控的公司不应被称为“非洲企业”。
据美国《石英》杂志报道,5月,Jumia发布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显示了其潜力和困难:销售额较上个季度上涨58%,达到2.68亿美元;损耗从3800万美元增至近5100万美元。
拉克帕知道这些损耗是怎么来的。
“你好!”早晨,她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每次都这么开场,“这是Jumia。”
有位顾客不想要预订的肥皂了,另一个人号称不记得自己下过单,还有一位女士不接电话。这些发生在10分钟之内。
送货过程中走走停停。“你好!”吉贝因把车拐上一条土路时,拉克帕对着电话说,“你好,我没听懂你说什么。”
人们通常会叫她到某个地标性建筑附近,比如药店、酒店、银行或者学校。在一所大学的校门外,拉克帕终于送出了这天的第一件货:等了6分钟,一名学生出来取走了他买的打印机。
然后,两人在一家美发沙龙门口停车,等到7点钟,客人拿走了一部手机。
有位客人订了一只打火机,叫他们在一堆碎石旁边等。没有人来。电话响了,顾客距离他们有将近1公里远,他们赶紧迎上去。
《华盛顿邮报》称,绝大多数网购者只用现金,所以每一单都是货到付款。有时,拉克帕不得不进入顾客家中或者工作场所。有一次,她跟着一名律师走进办公室,看着他拆开包裹,拿出电热水壶。拉克帕还没反应过来,律师的助手就接过水壶灌满了水,插上电源。
“我想试试它能不能用。”律师说。
拉克帕瞅了眼墙上的时钟,担心她的下一位客人会等不及。
不懂产品的司机不是好快递员
Jumia在加纳第二大城市库马西的物流仓库有钢制大门和混凝土外墙,一大批工人在里面日夜忙碌,分拣包裹、装车、检查订单信息,一天能处理3万个订单。《华盛顿邮报》称,Jumia有一半的包裹是送到各提货点供客人自取的。农村地区的手机信号不可靠,自取比等人送货更靠谱。
据彭博社报道,Jumia在7月29日与荷兰VIVO能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者在15个非洲国家开设的近2000座加油站,将成为Jumia的提货点。
负责送另一半包裹的快递员们,多数在自己送货的地区长大。Jumia的CEO萨莎·波尼奥纳克告诉《华盛顿邮报》,这些快递员最了解当地情况,其他人难以取代。
不过,快递员队伍并不总是可靠的。管理科特迪瓦物流团队的马绍·奥侯库手下有时有250名员工,有时只剩100人。对这种“非洲式的效率”,奥侯库满不在乎,他相信一个卖力的人胜过两个摸鱼的人。“想在这儿获得晋升,你绝对不能满足于只当个司机。”他说,“你必须了解经手的产品,不能碰见点什么事儿就打电话给领导问‘我该怎么办’。”
有韧性的人才能转为正式员工,从事管理、营销或者人力资源工作。“我的夜班经理最初是个普通的送货员。”奥侯库说,“只需要两年,你就能让自己的工资翻倍。”
拉克帕属于“卖力的”。到了中午,马路堵得像停车场,这一天她还没歇过一口气。送货服务必须在下午4点结束,这是出于安全原因。两年前,尼日利亚的一名Jumia快递员在送iPhone时遭到抢劫,不幸遇害。
正午的阳光异常灼人,飞扬的尘土和汽车尾气令人窒息,拉克帕和吉贝因摇下车窗,奔向下一个地点。好在目的地就在高速公路旁,很好找。他们停车入位,吉贝因留在面包车里,拉克帕抓起带有Jumia橙色标志的包裹跑上楼。
走进办公室,穿着夏威夷衫的IT经理脸上没有笑容。“从4月开始,我就一直在等打印机的收据。”他说,“没有发票,我没法报销。”
拉克帕点点头,表示她会向上面反映。但客户似乎不相信她,他重复了一遍自己多么急着报销,然后伸手接过包裹,取出这次订购的打印机墨盒。
“品红的!”他把眼睛瞪得老大,说自己订的是黑色墨盒。
拉克帕冷静地道歉,承诺给他换正确的颜色。
“这次送货比平时更难。”她走出办公室,告诉《华盛顿邮报》。3个小时过去了,她只送出3个包裹。
吉贝因一言不发地启动引擎。包裹还剩28个,他们得抓紧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