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行业每年超百亿件的业务增量,一边是日趋激烈的价格战。一个关乎快递企业生存的问题摆在面前:赢得未来竞争靠什么?

虽然价格战不是最终取胜的手段,但却是加速行业分化,实现从龙头竞争迈向寡头竞争的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成本管控与服务质量成为最重要的两大指标。想要在竞争中胜出,对当下的快递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或是唯一的方法论。

向数字化要生产力

“11月1日凌晨迎接了第一波订单高峰,整个系统的响应很快,面对超过日常数倍的接单量,系统的响应时间没有变化;在接单、自动化分拣、巴枪扫描、快件跟踪等核心指标上表现稳定;相应的数据库资源负载也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波动。”

谈到旺季的变化,申通快递上云的技术负责人方遥难掩激动:“双11全站跑在阿里云上,亿级包裹洪峰过境,系统稳如泰山。”至此,申通成为快递行业首个全站业务使用公有云的组织。成本管控与服务质量,每家企业都在做,关键是用什么方法,经过几年的探索,快递企业发现,在快递单票价格不断逼近边际成本之时,单纯依靠价格战很难再获取规模快速增长,快递企业纷纷选择数字化这条新路。

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来推动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等板块进行变革。

除了申通,三通一达其他企业也在纷纷提速数字化进程。圆通去年以来,自主研发了管理驾驶舱、网点管家、客户管家、行者、运盟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化工具,从而实现对快件业务量、时效、服务等各类指标的数字化、实时化、移动化、可视化跟踪与监控,做到快递全生命周期可视可控。

“快递企业事实上是最有条件实现全程可视化、数字化的企业,成本管控的颗粒度要做到每一辆车、每一个工位,质量管控也要落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问题。”圆通总裁潘水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0年圆通预计投资50亿全面推进数字化,这应该是圆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投入。

历经2020年双11之后,申通也迎来了从数字1.0时代向2.0时代跨越的分界点。

如果说1.0时代还停留在物流要素数字化的表层变化,那么2.0时代则是更进一步,将数据变成数字化能力,面向数字场站、产能协同以及政策调控等场景实现精细化运营的升级,将单票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做到行业领先。

数字化输出竞争力

“双11的业务量越来越大,但送达的时效却越来越快。”双11期间,申通联合菜鸟推出了“预售下沉项目”,在全国162个城市,将预售商品前置到离用户最近的站点或分拨中心,第一次从快递端实现了就近发货。

商品前置的实现,得益于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借着全站上云这个契机,类似于楼上下单楼下发货这种模式,技术上就更容易实现突破。

云只是基础设施,上云也只是一个开端。借助阿里云丰富的产品能力,申通在很多业务领域都实现了从0到1的技术突破。比如,借助实时计算及离线大数据计算能力,率先实现了包裹全链路实时在线化;借助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了全网的扫描端设备实时在线。

除了收派两端,干线运输是决定快递时效的关键环节之一,中国不缺快递车,但缺数字化车辆。圆通自主研发的运盟系统,2019年下半年被正式运用到圆通干线运输网络中。凭借数据化、可视化、实时化和移动化的管理和组织模式,基本实现了圆通运输网络从“人工”管理到“数字化”管理的转型。

通过运盟系统,每天在圆通网络上运转的车辆近4000辆。该系统可以精准地在同一时间对车辆的实时位置、配送路径、交通状况、搬运及装卸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管理调度、实时监控,甚至在运单发出的同时就可以对货物运输成本进行预估,让每一辆车都成为一个流动的电脑。

旺季的难点与痛点在末端,通过圆通研发的“网点管家”系统,从订单跟踪开始,按不同的电商平台,根据各平台不同的发货规则,系统每2小时更新一次订单数据,网点业务经理则根据订单实时进展情况安排取件进度。

而在派送环节,质控专员则可根据网点管家的“实时签收率”数据来判断网点下每个分部的派件情况,分部负责人根据每个业务员的派件量增补派件人员和质控专员。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快递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技术应用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末端网点的赋能、新产品的研发等等。

按照目前的市场竞争状况,价格战已不再是决胜的关键,透过通达系快递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可以看出行业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节点。面对未来的行业竞争,率先建立技术壁垒者无疑将掌握一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