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台州顺丰椒江营业部的快递员度过了一个“比‘双十一’还要忙”的春节。

疫情期间,台州邮政分公司运输投递各项防疫民生物资。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台州,快递法人企业共有172家,从业人员上万人。春节前夕至2月中旬,全市有92个网点正常营业,其中邮政30个、顺丰62个。2月18日,台州辖区576家邮政快递企业网点成功复工,复工率达75.6%。

当各个行业从疫情的惊蛰中渐渐复苏,快递行业,已经在这场战“疫”中度过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春节,并在这个特别的春天,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作为防疫、应急物资的主要运输方,快递行业多批次为医疗物资捐赠企业提供免费运输和配送服务,有效缓解了运输紧张的局面,在防疫战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被疫情“关”在家里的市民对网络购物的依赖加深,对快递服务的需求增加,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忙碌

在快递行业干了十几年,台州顺丰椒江营业部快递员肖坤才第一次在“比‘双十一’还要忙”的紧张工作中度过了这个春节。忙碌,主要是因为人员缺乏——疫情暴发在春节前夕,原本40个人的网点能及时赶回来复工的只有十几人。

据了解,疫情暴发后,台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全力参与了我市防疫救援物资和民生物资的运输配送。截至目前,已承运防疫物资500多万件,民生物资1300多万件。

那段时间,肖坤才每天早上7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算早的了”,一天处理快件超过100件。那辆装着快递件的三轮车每天至少要往返网点4次,时间在这样反复的装件和派件中,流逝得飞快。

繁忙之中,唯一休息的时间就是吃饭的时候。但疫情下、春节里,对常年以吃外卖为主的快递小哥来说,这成了一件困难的事——路两旁所有的餐饮店都大门紧闭。实在不想吃泡面了,肖坤才和同事们找来两个电饭煲,一个用来煮米饭,另一个盛满土豆、白菜和肉,倒上酱油炖成一锅菜,就这样一碗米饭就着一碗菜吃。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台州市椒江区分公司副总经理张良也吃不下泡面了。因为人少活多,疫情期间,该公司所有管理层人员都充当投递人员,张良也不例外。他们每天拎着装满快件的三四个麻袋,在各个小区和村口蹲成一片——以往的末端投递路线都被封了,他们需要给每个顾客打电话确认。

1月25日至3月24日,台州邮政分公司(全市)共收寄邮件1883万件,投递邮件796.5万件,日均处理进口邮件超20万件,主要以各项防疫民生物资的运输投递为工作重点,其中包括政府口罩配送超53万件、学生教材配送39.2万件、居民蔬菜配送4000多件、医院医药配送6.12万件,多批次为医疗物资捐赠企业提供免费运输和配送服务,并对海外侨胞、留学生的捐赠物资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承运工作,其中包括120万件口罩和1.8万件防护服。

“每天都又忙又累,哪有时间去弄饭?只能吃泡面。”张良说,“那段时间,公司光泡面就买了1万多元,到后来,大家都吃到想吐了。”

大大小小堆成山的快件,甚至“累坏”了台州邮政椒江区分公司的20多辆三轮车——疫情期间,每天至少来往6趟的装派件运输,让它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损耗。

在这场疫情中,他们是特殊的“逆行者”。“我做的也不是多伟大的事,很平凡,但就觉得很光荣,毕竟疫情期间有很多人需要这些物资。”肖坤才的话,代表了那时坚守在疫情一线的快递小哥的质朴心声。

影响

“这次疫情是对我们快递行业运营能力的一次大考。”张良直言。

“大考”中遇到的第一道考题就是人力。“快递行业属于服务行业,目前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力的依赖较大。疫情期间,很多快递人员不敢返岗或不能返岗,这让区域内很多快递公司无法正常开工,恢复正常运行更是困难,短期内势必会影响到快递企业网络的稳定性。”但事实上,这道“考题”在疫情趋于平和时便有了“答案”,如台州邮政分公司自3月1日起,除湖北等重灾区人员以外已全部到岗,1144名投递员停休进行投递、揽收工作。

随着疫情平和开始正常运营的还有除邮政、顺丰以外的其他快递企业。

台州市申通快递服务有限公司在2月18日恢复运营,100多名员工的返岗率目前已达到98%,每天的派件、收件量分别在1.6万件和2万件左右。

在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智慧看来,作为对电商有严重依赖性的快递企业而言,疫情对申通“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电商行业、网购平台延迟开工,交付订单减少,上游制造行业库存紧张,我们获取的快递订单就会减少。”造成最直接的后果,是在运营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利润减少——受疫情影响,快递企业内部防控和工作人员上岗需要采购大批量防护物资,而未开工时的用工成本和房租仍需要正常开支。

对台州邮政椒江区分公司而言,疫情“导致众多客户的流失与国际业务量的持续下降,进而导致整体寄递业务总量的减少”。

但另一方面,疫情似乎也为快递行业带了一些积极影响。“疫情遏制了快递价格下跌的趋势。”张良说。

价格,是快递行业躲不开的话题。

近日,市民汪旋从椒江发了一个快件到广州市花都区。她在丰巢智能快递柜下单寄件时,发现选择不同的快递公司费用有所相差:顺丰特惠(约2-3天到),价格12元;顺丰标快(约1-2天到),价格18元;申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约1-2天到),价格10元;圆通速递(约1-2天到),价格9元。

事实上,“价格战”在整个快递行业存在已久——采访时,顺丰、邮政、申通三家快递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都对此予以承认。

郭智慧向记者介绍,在全国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快递报价一度跌破1元,最低甚至被压到0.8元。而在台州,价格最低曾被压到1.35元/件,不及成本价的一半,而被减少的每一分钱都会变成客户实实在在的利润。“比如一个客户一天要发2000件快递,一单少0.2元,一年能省十几万元。快递行业的客户忠诚度是很低的,只考虑利润,哪家价格低就选哪家。”比如汪旋,寄件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收费最便宜、此前却很少使用的圆通速递。

如今,受疫情影响,这场激烈的“价格战”暂时有所缓和。“疫情之后,快递供应量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势必会造成快递供应小于需求的局面,此时快递价格也会止跌回升。”张良表示。

机遇

除了人工、订单、价格,疫情还在快递的末端派送方面产生了影响。村庄和小区不允许快递派送人员进入,小区投递箱也无法使用,严重影响了投递效率。

“正常情况下,快递员日均可投递220多件,高峰期可超300件,疫情期间日均只能达到166件,而且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张良说,针对无法收件的快递,投递人员不得不进行中转待取,使得当天无法送达、需要重复投送的快件量迅速增加。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为快递行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条件——“为了有效提高邮件投递的效率,减少人员接触,消费者到柜、到店自取快递包裹将成为主流派送模式。”消费者不得不接受快件自取的“无接触配送”服务,对快递公司而言,这种飞跃式的促进作用在末端提升了效率、优化了成本,“有利于快递末端的变革”。这种变革,能够“助推快递行业智能化的普及和应用,尤其是在末端配送上的智能化应用,这或许会成为快递企业未来的竞争关键”。

“我认为,快递柜和菜鸟驿站的互补模式应该是未来‘无接触配送’的发展趋势。”郭智慧表示。

快递行业面临的另一个机遇,是疫情的发生使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从线下转向线上,使其对快递的依赖性更加突出,从而间接使快递企业获利。

为了减少出门,69岁的李金香在儿子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会了通过电商平台买菜。不仅如此,她所在的小区还在微信上组建了好几个“吃货群”,生鲜、水果、蔬菜这些以往她要去菜市场、超市购买的食物,如今也渐渐习惯于在线上购买。“很方便,我只要选好自己要买的,付了钱,就等着快递员给我送到小区门口,我再出去拿就行了。”下午4点,李金香抱着一盒快递员刚配送到小区门口的生蚝,乐呵呵地说。

当网购人群日渐扩大,网购商品日趋丰富,作为电商物流的基础环节,快递行业的长期需求增长和发展是可以期待的,特别是消费者对同城配送、社区配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如申通这样以做电商件为主的快递企业,目前也提出了“申通生鲜”的概念,谋划在线上生鲜产业中分一杯羹。

当可供的选择越来越多时,消费者对快递行业配送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

记者手记

难忘的事

采访时,我问肖坤才,坚守一线时有什么难忘的事?

他说了这样一件事。

那时,疫情正开始蔓延,他去椒江的一个小区送快件。“按要求,我们是要送件上门的。”在给快件消毒后,他联系了客户。电话那头,客户说:“你把快件放在那里就行了。”肖坤才还来不及反应,只听对方又说:“特殊时期,我怕万一传染给你,所以放在那里,我等下自己去拿就行。你们辛苦了。”

那天阴冷,但这些话就像一束阳光照进心田。“我当时就感到很温暖,这种感觉很难忘。”肖坤才说。

李金香难忘的,是自己在菜市场买了一辈子菜,如今在年近古稀时,居然开始用手机买菜了。事实上,不仅买菜,比她大一岁、今年整70岁的老伴甚至在儿子的指导下,用手机下单买了药,“付钱后等了40多分钟吧,快递员就送到小区门口了”。网购,也不再是年轻人才会做的事了。

一场疫情,让人们停下了外出的脚步。既可以满足居民生活所需又能降低人员聚集风险的网购愈发火热起来,生鲜水果、蔬菜粮油、医疗用品,这些在人们以往印象中必须出门去买的东西,都可以线上操作。

串联起这一切的,就是奔波在城市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快递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