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社区O2O刚刚迎来爆发,速递易将社区O2O概念注入,让外界看到了“最后一百米”的想象力,紧接着智能快递柜行业便迎来了资本的春天。
时代周报记者 李洋睿峥 发自广州
如果这是2015年,外界多半不会预测到,仅仅两年后,大红大紫的丰巢和速递易就因为缺少可行的盈利模式而巨亏上亿元资金。
彼时,智能快递柜项目备受资本青睐,阿里、京东、苏宁、中集以及各大快递公司也纷纷入局。据递易智能CEO邹建华透露,该行业发展五年,累计投资约100亿元,但如此巨额的投入却收效甚微。
近日,速递易母公司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泰控股”,002312.SZ)因连续亏损两年以上被实施ST处理。根据年报显示,该公司2016年亏损金额高达13亿元,其中负责运营速递易业务的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亏损金额为5亿元,占据整体亏损额的38.5%。据媒体报道,中国邮政原本准备以20亿元入股速递易,然而由于其巨额亏空,中国邮政方面态度逐渐转冷。
另一边,顺丰、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巨头共同投资的丰巢也并不好过。据顺丰控股发布的年报显示,丰巢去年亏损达2.36亿元。虽然今年1月丰巢获得了A轮融资,但其原始股东中通、韵达、申通却不同程度减少了对丰巢的投入。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智能快递柜原本期待的盈利模式来自于发展社区O2O,现如今社区O2O仍然未能探索出爆发式的盈利模式,在资本转冷的今天,该行业如何撑到社区O2O爆发,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试图抢占“最后一百米”
智能快递柜解决的痛点是快递“最后一百米”的交付问题。一百米,既是从配送终点站到用户手中的距离,虽看似不远,却是决定用户体验、控制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的关键环节。
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目前快递包裹从配送终点到用户手中这段距离不足整个运输流程的5%,却要花费大约5小时才能送到,占据了整个快递业务时长的45%。与此同时 ,2015年我国快递平均单价为13.4元,快递最后一公里快递员每配送一单公司支付的费用为1元,随着包裹量增加以及人工成本增加,最后一公里的成本还在不断攀高。由于场景特殊,最后一百米难以通过改进流程或者引入机器提高效率,因此一直是各家快递公司头疼的难点。
2012年,从事电子回单系统研发、制造的三泰控股开始涉足智能快递柜研发,这种快递柜安放在各大小区中,快递员无需等待或上门即可完成最后一百米配送,及大地提高了配送效率,因此推出不久便得到了消费者和快递公司的认可。
虽然三泰作为非快递公司解决了一个快递行业的难题,但它真正想讲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
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补建认为,速递易不仅只是解决快递最后一百米难题,更要打造一种生活方式。借助速递易,可以敲开社区的大门,构建社区O2O第一入口。
在补建宏大的社区O2O构想中,速递易不仅是智能快递柜,而是一个具有连接、展示和交付功能的智能终端,它可以充当社区电商的前置店、实体店。未来还会加入社区金融、医疗、生鲜、洗衣、支付等功能,逐渐发展成为囊括吃住行娱完整生态链的第三方平台。以此为想象力催生出各项增值业务,才是速递易真正的盈利模式。
2014年,社区O2O刚刚迎来爆发,速递易将社区O2O概念注入,让外界看到了“最后一百米”的想象力,紧接着智能快递柜行业便迎来了资本的春天。
2015年4月由顺丰、申通、中通、韵达等物流平台以及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共同投资的丰巢科技成立。同年,国家队中国邮政也跟着推出了“易邮递”智能快递柜服务。除此之外,中集集团旗下的中集电商、上海知名第三方支付公司富友金融等也纷纷入局,打造“e栈”、“富友收件宝”等服务。至此,智能快递柜行业进入“巨头争霸”时代,疯狂的跑马圈地也由此开始。
“大家争夺的实际上是社区O2O这个焦点”,在一次公开讲话中,中集电商副总经理段跃江道出了智能快递柜混战的实质。他认为大电商具有无法匹配生活服务本地化的特点,因此围绕小区展开的商圈“未来商机巨大”。而顺丰早已有布局社区O2O的野心,此前它已经开始大举发展嘿客业务,虽然遭遇滑铁卢,但智能快递柜的出现又让这家公司燃起了对社区O2O的期望。2015年双11期间,丰巢推出了“微仓”模式,只要消费者在线上完成支付,后台就会推送取件密码到客户端APP,真正做到了“一手交钱,一手提货”。
中国物流学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以智能快递柜作为入口发展社区O2O,已是只智能快递柜行业公认的“阳谋”,未来的大方向也都是这个。
社区O2O概念转冷
然而发展社区O2O并非坦途。
在2014年迎来全面爆发后,社区O2O这一概念便逐渐转冷。当初打着社区O2O概念高调出场的明星企业,如社区001、叮咚小区、顺丰嘿客,也相继陨落。先是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大举裁员,接着嘿客O2O项目也在巨额亏损后全面收缩,估值100亿元的社区001也无力回天,大量布点出现裁员、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随着一系列“悲剧”的发生,外界对社区O2O的运营模式开始产生怀疑,智能快递柜企业们在社区O2O领域的探索也频频受阻。
邵钟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智能快递柜以社区O2O为方向发展并没有错,但就目前而言要以此盈利还言之过早,而且探索怎么切入社区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耗钱。
同样布局社区O2O的中集“e站“也从大胆想象转变为艰难探索。段跃江曾表示,目前如何发展社区O2O他还没有想好,只明确先把网络密集度做上去再说。
快递柜行业组织“柜友会”秘书长邹建华则认为,目前通过社区O2O盈利的模式没有成效,但另一方面发展硬件资本投入巨大,如何盈利以便维持资金链仍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难题。
变现模式的探索
目前在收费战打得最响的是速递易,其采用的是快递员派件收费(快递员投放快递时需根据快递柜大小缴纳一定费用,大箱0.6元/件,中箱0.5元/件,小箱0.4元/件)+用户寄件收费+用户超期收费+广告业务收入+增值服务收入的模式。据悉未来的发展中,还可能向小区物业收取一定平台费用。即便收费项目名目繁多,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仅仅只是“蝇头小利”而已。
据洪姓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向快递员收费看似理所应当,实际上存在着不合理,因为快递员每单提成并不多。
而邵钟林也认为目前智能快递柜市场尚且处于培育期,向用户和快递小哥收费可能打击各方对智能快递柜的使用意愿,长远看来并不明智。此外,广告上商业进展程度较低,洪先生说“可以看到他们目前屏幕上播送的宝马和奔驰的广告只是处于背书的阶段,是否能实现盈利还有待观察。”而这些微薄的盈利需要覆盖的,却是高昂的成本。
邵钟林介绍,智能快递柜目前面临几个方面的压力:其一,速递易快递柜成本高昂,布局一个硬件设备需要几万元资金;其二,速递易与丰巢两家打铺点战,抬高了物业租金,以往只需几百元的场地月租费用变成了两三千元;其三,地推、运营费用高昂,一个用户的转化需要耗费上百元资金;其四,折旧与研发费用高昂,研发一台设备需要30万元以上,而设备一旦更新会之前铺设点不得不全盘弃用。
洪先生认为,智能快递柜行业寄希望于通过打造社区O2O变现,这一思路并没有错误,但目前更为迫切的问题是找到单台设备的盈利模式,而这个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于未来模式的考虑,时代周报记者近日先后致电了速递易与丰巢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