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买买”到“拆拆拆”,网上购物过程中,一些副产品正成为新的“烦恼”。

  “双11”之后,快递纸箱无疑是最大的主角,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双11”全国大约产生260亿个纸箱,过度包装、一次性使用,不仅浪费、也不环保。发展绿色快递,是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都在积极推动的工作,多家快递公司也设置了回收箱,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都说城市要破解“垃圾围城”困境,而作为可即时回收利用的快递纸箱,却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尴尬。把这些快递纸箱作为可回收垃圾送到厂家生产线上,进行打碎、成浆、压制、定型,诸多现实成本的增加该如何解决。而如果把快递纸箱进行分类回收,打造二次利用的绿色循环,这样的想法很好,但对于具体执行的民众来说,又该如何提高主观能动性。这是破题的关键所在。

  推动绿色快递发展,不是没有先行者。今年,某快递平台公司联合五大快递公司发起“全国纸箱回收日”活动。全国4万个驿站、3.5万个快递网点将对快递包装进行分类回收、循环利用。按理来说,以万为单位的大面积布局,身处一二线城市的大众应该能感到这种发生在身边的变化。然而,有媒体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至少有8位表示并不清楚快递网点回收纸箱的事情。

  绿色快递也是一个新的时尚理念,纸箱回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管是信息不对称,还是市场的观望态度,都构成一个困局——纸上谈兵的多,具体落实的少。但这种“少”,并非是不情愿,而是在实际过程中所碰到的梗阻所导致,它需要一一疏通和打破。

  绿色快递发展不仅是环保理念的体现,更是生活文明的彰显。基于此,它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相比于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快递纸箱回送更具有可操作性,而作为电子商务的关键一环,快递业正在以此为契机,表达自己转型升级的态度和信心。但在“最后一公里”,民众面临着生活文明习惯重新养成的阻力——即便是有快递纸箱回收的网点,而这个过程是需要自觉的。我们都知道,垃圾分类之所以能够成为生活常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行走在无数小区里的那些带着袖章的大妈,纸箱回收暂时不具备这样的监督条件,短时间也较难形成社会强烈关注的浓厚氛围,但它对生活和环保所产生的倒逼压力,却又是显而易见。

  今年全国两会上,“推广快递绿色包装”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绿色是一种生活新风尚,它的规模形成,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在于它无法“一个人在战斗”,需要商家、物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简单在于一个举手之劳,就能产生以点带面的正向效应。因此,推动绿色快递发展当少些“纸上谈兵”,更多些“起而行之”。这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

  个人文明习惯的形成,确实需要较长的时间,任何时候起步,都不算晚。在垃圾分类走在前列的上海就有新举措,当地邮政管理部门表示,上海今年将全面推进“9582”工程,其中包括2500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立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在垃圾分类新政取得良好基础之上,再多进一小步,则对上海快递业绿色发展会产生重要意义。往更广处看,一线城市的资源集中,更利于产生可借鉴的经验,如江浙沪“包邮区”则更容易进行快递纸箱回收的试点进行。但其他城市可不能只有看客心理,毕竟,这是一件早已形成普遍共识的文明举措,越早进行,越能让人民拥有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