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邮政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1月11日,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8.5亿个快递物流订单,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3.31亿件包裹。在这些巨大交易的数字背后,大量快递产生的快递包装同步攀升,如何处理这些包装物,减少环境污染,成了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推动包装回收再利用难点多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仅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
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
为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纸分会秘书长唐艳菊表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
有人认为,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多数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并未将垃圾分类处理。同时,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进了垃圾箱。
“双11”绿色化 关键在于源头控制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
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
据了解,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北京市通州区一家快递网点的工作人员刘乐说,现在电子面单的使用程度很高,比较环保,但是在包装上采用绿色包装的,还不多见。
“之前有买家因为包装破损的问题给我们差评,导致卖家在包装上使用更多的耗材和填充物,但前提是不增加过多的费用。”电商卖家吴凡说。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绿色消费还是绿色物流,其源头要实现减量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马勇表示,推进“双11”的绿色化,有赖于生产者、销售者、电商平台、消费者、资源回收者合作,真正形成循环经济,才能避免由过度消费引发的被动应对和治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表示,在“每一天都是”双11″”的消费时代,要把绿色包装的标准体系建设贯穿于绿色消费的全过程,重视快递包装废弃物的绿色化,以确保“前端减量,中端回收,末端循环”。
新生代中的环保急先锋在行动
为减少快递纸箱、胶带对于环境造成的压力,号召全民一起环保,菜鸟网络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启动了“回箱计划”。自11月12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10个城市、数百个菜鸟驿站全面开展废旧纸箱回收活动。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参加活动,捐赠10个纸箱,菜鸟就会联合公益组织以其个人名义种一棵树,预计在敦煌周边种植10万棵树。
菜鸟包裹回收计划负责人透露,“回箱计划”还联合了造纸企业共同行动,纸箱经过消毒、加工后,将被制成包装箱再次用于快递行业,破解快递纸箱回收难题。
菜鸟网络预测,“双11”期间,全行业预计使用超过1000万个绿色包装;在30个城市,使用数万辆新能源车辆送快递;近1000万个快递纸箱得到回收;今年“双11”电子面单的使用量预计超过7亿张,仅此一项每年可以减少纸张成本数十亿元;应用菜鸟智能打包算法,可以减少5%的耗材使用。
苏宁物流也在今年“双11”期间启用更轻便、易携带、可重复使用的共享快递盒,取代传统的纸质快递盒,收货人签收后,快递员会将箱子回收。
韵达快递也采购了大量可降解的胶袋,将原来网点与网点之间交接的编织袋换成了可以多次使用的布袋,实现了包装袋的循环使用,节省资源,促进快递绿色环保。同时,在“双11”期间开始试点回收纸箱,支持品牌商家的环保工作。
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要走。
本文转自中国高新技术导报,并不代表快递新闻网网(http://www.lcn2000.com/)观点,更多有关发货技巧知识、骗术揭秘等资讯,欢迎搜索关注“快递新闻网”(xjcspc)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欢迎咨询快递新闻网小编QQ:123100221
作者:中国高新技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