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规模增幅全球第一的繁荣态势下,中国快递业仍存在诸多被超常规发展速度掩盖住的基础性问题亟待解决。而《快递暂行条例(草案)》(下称“条例”)2月7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获得通过,意味着政府开始尝试通过全新的监管方式逐步解决一些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痼疾”。同时在1月底印发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共同作用下,力图帮助快递业提升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处价值链的层级。
难题待解
“快递业发展太快了,对行业监管而言是个大难题,很多问题出现之后寻求解决方案,然后制定规范,但这个过程中无数新问题又出来了,”一位民营快递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士在2月初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快递业的监管难度表示理解,“比如说快递员配送时用的三轮车,到底能不能用至今还在很多地方存在争议,有些地方更是完全禁止,这实际上也给企业在末端配送上带来很大的难题。”
正因为快递行业不仅涉及到政府监管、企业运作,同时也和社会大众的生活密切关联,因此在制定法规的过程中显然需要兼顾多方的利益,这恐怕也是去年7月已经提交国务院常委会讨论的“条例”被要求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两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之后才最终通过的主要原因。
按照国务院要求,条例草案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并修改,在促进快递行业发展、保障寄快递安全、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立足包容审慎监管,对快递服务车辆等强制性规定作了调整,完善了无法投递快递的处理程序,增加了鼓励共享末端设施、诚信体系建设等内容。
如果说之前快递业每年的“大考”还只是诸如“双十一”这样每年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电商促销活动而对配送能力带来的瞬时压力,并且这样的压力也已经从早期快件“淤积”的尴尬状况通过逐步升级基础设施提升配送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那么现在快递企业则要面对的是一个常态化的高增长市场。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5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日均业务量超过1亿件,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业务量的猛增也对传统配送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一直依赖于快递员“蚂蚁搬家”式的末端配送,不管是效率还是成本上都已经开始严重制约了快递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在这样的压力下,快递企业通过何种方式提升末端配送的效率就成为快递企业转型升级,同时适应电子商务和新零售模式发展的关键。
目前国内一些大的快递企业都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效率的提升,比如货运无人机、智能快递柜甚至配送机器人等方式,一方面缓解人力成本提升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对城市配送中越来越明显的网点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因为背后所站的资本利益不同,一方面在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在互相制造问题,”一位民营快递企业北京区域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实际上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全行业一盘棋规划,但目前的情况是企业经常会因为各自的利益搞抵制、玩站队,实际上是一种自废武功的方式。”
据了解,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在立法位阶上,仅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却高于各部委的规章、文件,也高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出台的法规、规章、文件,各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员工、用户等必须遵守。在邮政业法规体系中,条例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
共享末端?
条例在征求社会意见之后增加了“鼓励共享末端设施”,实际上是现阶段条件下解决末端配送问题最有效的思。
这实际上也符合政策层面对行业整体发展调动社会共治力量破解发展难题的总体构想。
“目前的末端配送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来说主要是下沉成本太高,而对城市而言就是人力和网点资源越来越紧张,”前述民营快递北京区域负责人表示,“各大快递公司其实完全可以把资源集中在主干网的基础设施架构上,相比较之下末端配送环节各自为战不仅是资源浪费,还带来恶性竞争,成本白白消耗掉了,效果还不一定好。”
实际上,对于快递企业而言,低价竞争和成本的上升问题一直未能根本解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末端环节的争夺。一方面快递企业不敢轻易调整价格,另一方面仓储、人力、设备等方面的成本攀升又极大压缩了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空间,带来的后果就是服务质量的良莠不齐,严重的阶段就是局部网点停摆、跑。
该人士表示,“长远来看还是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难题,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共享末端设施其实是一种最实惠的方式,各家企业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主干网的建设上,这才是一个快递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而不是为了争夺一亩三分地费尽心思。”
本文转自华夏时报,并不代表快递新闻网网(http://www.lcn200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更多有关发货技巧知识、骗术揭秘等资讯,欢迎搜索关注“快递新闻网”(xjcspc)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欢迎咨询快递新闻网小编QQ:123100221。
作者: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