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消息爆料称,大连某高层大厦向快递、外卖小哥收取“电梯费”。顾名思义,只有缴纳该费用才可乘坐电梯,否则只能爬楼梯送件。其实此类奇葩收费现象屡见不鲜,只是频出的“新奇”收费项目,一次次的让人大跌眼镜。

新闻一出,引发了无数网友讨论:为何收费?费用交到何人手中?此类做法合理,合法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追问。而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辛苦送件的快递小哥是否得到了其应有的尊重?

无论是快递员进小区的通行费,还是外卖小哥进写字楼的“电梯费”,这些对快递人员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真实存在,还如影随形地渗透在快递行业的细枝末节。正如前些年的“顺丰小哥被掌掴事件”瞬间引爆整个快递服务行业,这份职业正在遭受来自社会各方的“刁难”。如果说这些事件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事出有因”来解释双方矛盾的对立;可以用“特殊事件”来掩盖普遍存在的行为不公。那又该用什么解释“快递小哥因拒绝业主帮倒垃圾请求被投诉”呢?

2015年快递员作为新的职业被纳入我国新版《职业分类大典》,快递作为服务性行业的一种,目前还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以及它本应享有的职业尊重。快递员遭遇冷眼、辱骂甚至殴打早已不是新鲜事。在大多数人眼中,快递行业依旧是一个社会底层行业,它没有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更没有光鲜亮丽的职业外衣,似乎“不体面”在意料之中。但却还有不少人认为他们的工作低人一等,不值得被尊重。无论是盛气凌人冲下车打人的司机,还是投诉快递员没有帮倒垃圾的某业主……不难发现,无论承担何种社会职能的社会群体,都有意无意地对快递行业的从业者怀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歧视。

用工作环境、职业特征、经济收入高低来评判一种职业,甚至将它们划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出高低贵贱,这本身就十分不合理。

从快递员职业自身来看,“互联网+”时代,快递员是社会上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类别,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单从这一点出发,他们的劳动成果就应该获得尊重。虽然存在着快递员不守交通规则,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尊重这一职业从业人员的理由。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行业管理规范而不是一味地收取不合理的费用,“借管理之名,行获利之实”。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快递公司也应该完善快递员奖惩制度,对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快递员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惩罚;对于服务态度良好,爱岗敬业的快递员也给予丰厚的奖励,激励他们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快递行业的正常运行,无法长时间通过大量的资本注入得以实现,更不能依靠雇佣大批廉价劳动力来得以延续行业的再发展。

配送着高价餐食的外卖小哥,可能要前后忙上一天才能勉强赚得同样的工资;送件途中遭遇或轻或重的交通事故,却因快递公司不给予医疗保险这种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而不舍得花高额的医疗费去治疗……

其实,行业管理者,电商平台和享受着快递服务的用户都在为行业发展做着这样或那样的贡献,饥饿营销、人海战术、薄利多销的商业思路虽然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带来了一些经济成效,让行业内部发展在全行业领域占得一时先机,然而要想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将眼光局限在此,因为最终与消费者的连接还得依靠快递员这一群体。

因此,只有从行业层面规范制式劳动合同,从管理层面健全生产责任制,从协会层面创造职业归属氛围,才能让百万快递小哥在人生之路、职业发展之路上少受阻碍,勇敢前行。让以快递行业为首的基层服务业人群享受到与其他行业从业者一样公平公正的待遇,才能使这些“车轮”上松散的“流动大军”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职业归属感。

同时,还要加强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尊严感。快递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说到底还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从电脑屏幕的虚拟货物流通信息到现实里每一个买家;从一个城市的仓库到另一个城市的用户,运送和传递的不仅是商品货物,更是一种情感里不明言说的行业情绪。

换句话讲,不管是获得利益的用户买家还是快递小哥,只要出现任何一方的不满或权力利益的不协调,都将导致商业环境的巨大改变和社会职业分化的二次发展。关心人的发展,企业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相统一,才能获得发展层面上真正的的可持续性发展。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