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赵雯琪

快递公司单票收入又降低了,而这已经是多年来的持续下跌。

近日,A股上市快递公司纷纷披露2019年三季度财报,多家加盟制快递公司单票收入同比下跌幅度超过10%,受此影响,快递公司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持续上涨,但是净利润增长却不太乐观。

这已经不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长期以来,加盟制快递公司频频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而如今,这种现象已经开始从“通达系”蔓延至整个行业,甚至看不到停止的迹象。

了解中国电商快递史的人对于价格战或许并不陌生,它不仅是通达系等加盟制公司迅速获得市场扩张、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武器,也一定程度在电商物流“黄金十年”教育市场的过程中起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而国内快递公司集体上市后,在快递行业向服务品质转型成为主旋律的当下,“价格战”的长期存在并愈演愈烈,则对快递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暴露了中国快递行业仍然没有摆脱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的残酷现实。

以义乌为例,这个全世界最大的中小商品贸易集散地,一直以来都是快递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上半年在通达系的市场争夺战中,快递单票价格低至一块多,甚至都不够覆盖一张面单的成本,这导致网点严重亏损,入不敷出。

或许义乌的案例过于极端,但是整个行业在快递公司集体上市后,依然深陷价格战泥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一定程度上,适当的价格战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让快递公司在有序的竞争中为消费者带来更为多样化、实惠、便捷的服务,而快递大单量的支撑也将利于快递公司的规模化运营。

但如果一再压低单票收入,并以此作为快递公司在竞争中扩张市场份额的直接方式,这无论是对于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还是对商家和消费者而言,都是无益的。

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快递公司投诉率仍然居高不下,加盟制快递公司尤甚,对于网点和快递员来说,遥遥无期的价格战,使得在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要求提升服务质量可谓天方夜谭。

而对于快递公司总部来说,长时间的以价换量会增加公司的业绩增长压力,同时也将挤压原本用于高质量业务发展的资金和精力,甚至会让整个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或许在早期创业时代,短时间的价格战可以通过极速获得市场的方式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如今,在头部快递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的“强势进攻”下,二三线不少快递公司已然相继倒闭。巨头公司之间的价格战短时间内不会导致对手直接“瓦解”,但长期的“互相消耗”或许会多败俱伤。更为严重的是,这将阻挠中国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

5G、人工智能、AIoT在物流领域的运用,似乎为中国快递公司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新机会时,深陷价格战的中国快递企业又还有多少精力去进行投资布局?

对于快递公司来说,更为重要的或许是转换思维,走出价格战“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行业协会、国家政策和市场监管来支撑和调解。

抛开盲目的市场份额争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快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上,或许是中国从快递大国向快递强国进军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