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胡畔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递行业的发展正在不断提升经济运转效率,促进人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全球范围内互联互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的2019年1-11月邮政行业运行情况的相关数据显示,1-11月,我国邮政服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259.8亿元,同比增长25.4%;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224.6亿件,同比增长3.5%;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90.6亿元,同比增长15.3%。

  同时,数据还显示,1-11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67.9亿件,同比增长25.4%;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725.7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455.7亿件,同比增长33.8%;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12.9亿件,同比增长28.3%。

  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营收方面,快递行业已然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匹黑马”。然而,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装垃圾也在急速增长,这些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快递包装亟须进行“绿色革命”,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大、回收率低、循环利用难等,都是当前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所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事实上,为应对这些难题,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例如,2018年出台的《快递暂行条例》中,增加了专门条款,对快递绿色包装进行规定,明确了快递绿色发展的直接上位法依据。同一年,国家邮政局联合10部门出台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国家邮政局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绿色发展指标和计划完成的时间节点。

  此外,国家邮政局还制修订了《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和《快递电子运单》《邮政业封装用胶带》等4项行业标准,发布《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从绿色采购、内部培训、作业操作等方面明确了相关要求,推进规范化系统性治理。

  然而,从近年来快递包装绿色发展的情况来看,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仍然面临着许多瓶颈亟待突破。例如,快递包装使用绿色循环材料成本过高、快递包装国家硬性标准不完善、我国尚未形成科学健全高效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快递包装废弃物也缺乏科学准确的分类统计,等等。

  对此,有专家建议,可以从建立绿色回收体系、升级包装标准体系、盘点回收现状和培育全民责任感等方面着手应对。

  具体而言,一是从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入手,三方共同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回收体系的建立。二是加速升级快递包装绿色标准体系,明确快递包装材料、工艺、使用、回收全流程标准,以及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可追溯性等技术标准,建立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使用率、损坏率、回收率等量化标准。三是摸底快递垃圾回收现状,有的放矢推出相关激励政策。同时,针对开展包装绿色循环利用的电商、快递物流企业、环保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应提供用地、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四是强化快递包装“绿色革命”的“全民责任”,营造全民回收的良好氛围。

  此外,国家邮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民也在近日召开的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暨试点工作总结会上表示,下一步要完善行业绿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绿色治理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行业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加强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督促各寄递企业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制度完善、内部考核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行业生态环保责任。进一步推动“政府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地方属地责任”责任落实,不断提升行业生态环保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