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县城公共设施服务能力,5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明确提出了4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并要求通过财政拨款和吸引社会资本保障资金来源。其中,涉及邮政业的补短板强弱项任务有多项:

  ——在优化市政交通设施任务中,要求推进客运站改扩建或迁建新建,拓展客运站“运邮”功能。

  ——在发展配送投递设施任务中,要求建设统一分拨中转的公共配送中心,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满足小微企业和群众日常物流分拨配送需要;支持社会力量面向家庭用户和单位职工等受众群体,布设不同类型的智能快件箱,提供便捷安全的“最后一百米”服务。

  ——在健全冷链物流设施方面,要求结合实际在县城及周边建设冷库,配建理货和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鲜冷冻保存和运输;在有条件的县城建设面向城市消费的生鲜食品低温加工处理中心,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在大中型商场超市建设冷链物流前置仓,解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邮政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张毅在接受《中国邮政快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对于邮政业而言,就是推动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通知》要求建设的工程既包括末端服务设施,也包括分拨场所、冷链仓配设施,这可以有效疏解大城市承载压力,适应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对建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便捷通道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客运站“运邮”,更多的是解决交快合作难题,这是快递进村的六种模式之一。专家认为,《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快递借助交通网络覆盖的优势和村村通客车的条件,搭载快件进村,同时解决农村客车运输“吃不饱”和快件运输“下不去”的问题。在实施交快合作的过程中,一些客运站不具备快件中转功能,制约了该模式的发展。截至目前,快递直投到村的比例大约35%,补齐该短板,将进一步推动快递进村工程进程。

  发展共同配送,解决的是县城及以下区域派送成本过高问题。“由于县域内快递业务量相对较少,收件量少于派送量,并以派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共用分拣中心和网络,既能提升派送效率,又能节约运营成本。”上述专家认为,发展智能快件箱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末端服务。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智能快件箱已经超过40.6万组,尤其是在新冠肺炎期间,其“无接触投递”的特性得到广大用户的普遍欢迎。

  补齐冷链短板,是快递企业拓展服务领域的重要基础。随着农产品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冷链快递的需求快速增长,顺丰等企业的冷链快递能力也逐步加强。据了解,总体来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尤其是产地冷库和销地“最后一公里”方面还有待加强。国家邮政局今年将组织制订《冷链快递保温箱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推动快递企业在冷链方面提升服务能力。

国邮智库专家、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表示,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对邮政业县域工作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邮政业而言,县域工作是新领域,相关人员在工作经验与能力储备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邮政业的新业态、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引导行业更好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随着县级邮政管理机构的逐步设立,补短板强弱项要注意发挥其功能,县级邮政管理机构应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共同致力于本地短板问题的解决,同时注意加强与当地资源的共享。”赵国君说。

  此外,通知在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方面提出,要完善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便企政务服务中心,提供“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专家认为,无论是特色小镇建设,还是一站式服务,都离不开寄递服务的支撑,而寄递服务也将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