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封面_meitu_9

文 / 天下网商记者 汪帆 

摄影 / 刘飞越

锃亮光头,一身精肉,酷爱黑衣、牛仔裤和高度白酒。酒来碗干,饭店女服务员看到他都害羞得低下了头。

老邓,全名邓凤定,42岁,云南麻栗坡人,菜鸟乡村的一名普通快递员。

11老邓装好货准备上路_meitu_13

老邓装好货准备上路

“地雷村”和36万件货

自昆明飞行五十分钟,落地文山普者黑机场。再一路往南三小时车程,到达麻栗坡。麻栗坡,这个面积不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城,以遍布山野的地雷而闻名。

12麻栗坡_meitu_14

麻栗坡

据新华网2015年9月10日报道: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在中越边境组织实施排雷作业,对危害边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边境开发的雷区予以排除。”

17山路两侧遍布雷区_meitu_16

山路两侧的雷区

“这次排雷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崇左、百色三市和云南文山、红河两州的13个边境县(区)进行……”

2村民家中到处可见废弃的地雷_meitu_5

村民家中废弃的地雷

而老邓的工作,就是在文山州麻栗坡县一些尚且遍布地雷的村落中穿行,把一个个快递送到离乡亲们最近的站点。自2016年至今,老邓和他的兄弟们已经累计送货36万余件。

菜鸟乡村忙碌一角JPG

菜鸟乡村忙碌的一角

扛过火箭弹的“社会人”

五月的麻栗坡,已经闷热难耐。中午刚过,老邓就驾着他那辆满载包裹的“依维柯”货车上路了。和往常一样,他要连开两百多公里,自县城一路直上老山,几乎是沿着边境线走上一遭,沿途要经过多个“地雷村”。

“社会人”老邓

老邓上路了

这两天,下过雨的山路有些打滑,到了下午依旧迷雾重重。

“小意思啦”,老邓麻溜地抡着方向盘,发卡弯、S弯、弯弯险绝。路两侧,是繁茂的热带雨林,藏匿着历经数十年而不散的诡谲。

8老邓的车在迷雾里穿行_meitu_11

老邓的车在迷雾里穿行

“以前遇上暴雨,还会有地雷被冲出来,滚到路中间。”俨然云淡风轻,老邓摸摸光头,斜扯嘴角,黝黑的脸上露出“大哥范儿”的微笑。

老邓是何许人也?你去麻栗坡夜宵一条街问上一圈,几乎无人不晓。作为曾经的“社会人”,到现在江湖上还流传着他的赫赫威名。

14每天在山路里穿行的老邓_meitu_15

“社会人”老邓

9岁,领着村里二十来个小屁孩,给前线背火箭弹,“鸟一样大的炮弹就从头顶‘呼呼’飞过,眼睛都不眨一下”。

16岁,“雄霸”麻栗坡,兄弟无数,纵横边境江湖。

等不到成年,老邓便被忧心忡忡的父母打发外出打工。

到了更大的江湖,老邓却没了以前的逍遥。大城市的光鲜,还有光鲜背后的艰辛,让他慢慢成熟起来。那些年,他亲眼见工友一家七八口人蜗居四五十平的小房子,看兄弟因为拿不出礼金,被女方嫌弃痛哭流涕。“你说说,生活啊,把一个七尺男儿逼成了什么样。”见得多了,老邓越发想念家乡麻栗坡,“我们麻栗坡,房子想盖多大盖多大,一个厨房就100平。养养鸡养养鱼,爽快得很!”

2013年,在外闯荡了十几年的老邓回到了麻栗坡。这次回来,他有个心愿,要做个好人,做点好事。作为土生土长的麻栗坡人,乡亲们生活之不易,他比谁都清楚。

老邓也帮村民带点货

老邓也帮村民带点货

“菜鸟”飞过地雷村

麻栗坡地处边陲,是全国贫困县。穷不说,遍布山野的地雷更是危险重重。从小到大,老邓不下几十次听到村民被炸的消息。

“诺,他们家就是”路上,老邓指了指一户农舍。农舍的主人,64岁的村民谢志友,1991年为盖房子上山找木材,一不小心踩中雷,右腿炸飞了。几年后,适应了假肢的谢志友,为了生计开荒种植,不仅再次接触地雷,还成了一名“拆弹专家”。

谢志友的假肢

谢志友的假肢

拆弹是门技术活,谢志友当过兵,对各式地雷都了解一二。他数着指头介绍排过雷的种类,防步兵雷、跳雷、压发雷……排的多了,到后来,仅凭借一枚指甲刀,就能把起爆管给取出来。“四亩地,埋了五六十个地雷,还有无数的手榴弹。光卖废铁就卖了一千多元。”谢志友说,当时废铁的价格是几分钱一斤。

村里,像谢志友这样的不少,王朝炳就是其中一个。王朝炳参加过战争,是名侦查兵,多次深入敌营却能全身而退。战争结束后,在一次义务排雷中,被炸断了腿。“说起来好笑,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

19王朝炳_meitu_18

王朝炳

“有人牛跑山里去了,进去找,腿被炸飞了。还有一个,十几年前被炸飞了右腿,去年左腿又炸没了……”这些年,雷排了不少,村民也不用再去地里垦荒了。不过,由于交通不便,想要买些日用品还是要跑个几十里山路,去麻栗坡一周一次的集市上买。

回乡后,老邓干过运输,偶尔也给村民从县城捎些东西回来。2016年,阿里巴巴村淘在麻栗坡设点,菜鸟也来招聘快递员。在乡民还对阿里巴巴一知半解时,“见过世面”的老邓早在2001年就听说了阿里的大名,于是毅然报名,成了麻栗坡第一批菜鸟快递员。

“菜鸟叔叔”和“毛细血管端的革命”

本想大干一番,老邓却被结结实实泼了盆冷水。

“2016年都拉不到啥货,大伙也不会用淘宝。”老邓的货车开过,乡亲们围上来问,“邓哥,你这是拉肉的,还是拉菜的。”好不容易给他们说清楚了,大家还是满腹狐疑,手机上咋买东西,给了钱会不会拿不到货?”

好在,这些年,除了老邓,还有一批村淘小二在坚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麻栗坡的村民们现在几乎人人都会用手机APP,家家在村淘买东西,包裹量也日增。“多亏了小阮他们”老邓说。

7老邓把快递送到小阮的村淘点_meitu_10

老邓把快递送到小阮的村淘点

老邓口中的“小阮”,全名阮兰雪,90后,天保口岸村淘点小二,也是当地阿里村淘第一批合伙人。天保口岸,位于老山脚下,与越南河江省清水河口岸相邻。

“我有越南血统的,我爷爷的爷爷就是那边人。“小阮手指了指口岸那侧,眼睛咕噜噜的转,一股子机灵劲儿。虽然年纪轻轻,小阮在村里的人头可是熟得很。办事麻利、做事靠谱,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爱来找她买东西。大姐朱应琼就是小阮的忠实粉丝之一。从孙女的尿不湿,到家里的各类电器,全是在小阮村淘点下的单。“一年花了五万不止吧”大姐一身时髦,为自己作为一名资深“买买买”感到无比自豪。

20小阮帮村民验货_meitu_19

小阮帮村民验货

爱买的不止女人,穆哥也是一名剁手党。穆哥大名穆正雄,经营一家独拥高山瀑布的大饭庄。饭庄里的桌椅板凳、冷柜货车,都是在村淘买的。除此之外,穆哥还爱好文艺,会萨克斯、口琴、笛子,最爱吹《我的祖国》。并且,他在村里还有一帮热爱音乐“老炮儿”们,这些年陆续在小阮那买了十几种乐器。正准备组建一支叱咤十里八乡,迷倒一众“老姐们”的乐队。

穆正雄心爱的萨克斯和饭店的冰柜桌椅都从村淘购买

穆正雄心爱的萨克斯

像小阮这样的村淘小二,在麻栗坡有32个。也正是得益于“小阮们”,现在,光老邓一条线路每天就能送一百多个包裹。麻栗坡菜鸟乡村五条线路算下来,每天配送量能达到700余件。自2016年至今,累计已经送36万件。去年,整个麻栗坡还喜迎了一次“双十一”,一天的包裹量翻了四五倍。

麻栗坡农村淘宝站

麻栗坡农村淘宝站

如今,每当老邓和他的货车经过,村里的孩子们就会拍着手,边追边喊:“菜鸟叔叔来了!菜鸟叔叔来了!”

这一刻,大哥已非大哥,倒像是位派发礼物的圣诞老人。

此外,据阿里巴巴信息披露,目前菜鸟农村网络已经遍及全国3万个村点,有媒体称之为“毛细血管端的物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