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达卿告诉记者,“通达系”快递公司在价格方面的共振是快递市场竞争胶着状态的被动选择,其背后折射快递公司步入了非良性的竞争状态。
近日,“通达系”快递公司上演了一场涨价“罗生门”:从5月8日、9日陆续宣布涨价,到之后又修改或撤销相关公告。“通达系”快递企业此次为何调价、对谁调价,又缘何“改口”,背后的原因扑朔迷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次“通达系”快递公司涨价的初衷或并非直接针对C端消费者。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各家快递公司网点时,获得的回应均为“目前价格不变,未接到涨价通知”。
但“通达系”快递公司集体涨价、“改口”的举动,却反映了各家公司在价格变动方面的抱团现象。甚至,部分快递公司曾因涉嫌“协同涨价”,而被监管部门约谈。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将这样的现象描述为“价格共振”。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达系”快递公司在价格方面的共振是快递市场竞争胶着状态的被动选择,其背后折射快递公司步入了非良性的竞争状态。
屡陷“协同涨价”质疑
每逢旺季或电商日前夕,快递公司往往会成为主角。由于快件数量急速提升,车辆、材料、人员短缺造成额外成本增加,快递公司通过短期上调价格来填补成本、增加营收的意愿十分强烈。
不过,一旦出现涨价潮,“通达系”快递公司都会被推向舆论风口。
2019年“双十一”前夕,“通达系”快递公司就因集体宣布涨价一事引发关注。
去年10月11日,中通快递率先发布涨价通知表示,“将从2019年11月11日起调整快递费用。”四天后,圆通速递也宣布将于2019年11月11日起调整快递收费。
尽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能从韵达股份、申通快递和百世快递的官网上获得同时段的涨价通知,但一则公开报道暗指,这三家快递公司也可能跟进涨价。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9年11月6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全省快递行业涉嫌垄断行为告诫会,通报部分快递行业企业存在的协同涨价、限定交易等涉嫌垄断的违法行为。其中,“四通一达”五家快递企业品牌因大幅提价被点名。
多重因素之下,“通达系”快递公司对快递价格表现出了较弱的议价能力。
一方面,过去十年我国快递行业单票收入不断下降,反映了快递价格持续走低的趋势,且这一趋势很难逆转;另一方面,“通达系”等加盟制快递公司价格一直处于成本临界点,面临着较强的买方市场压力。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9年间,我国快递行业单票价格从24.6元降至11.8元,降幅达52%。这其中,“通达系”快递公司的单票收入更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各家公司2019年的数据为例,中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申通快递、百世快递去年的单票收入分别为1.72元、3.19元、3.01元、3.11元、2.88元。
早年间,“通达系”为争夺电商市场份额而打起了“价格战”,草莽生长下,各家快递公司虽然由此形成规模效应,并筑造成本壁垒,但也同样拉低了电商快递的价格。
这样的价格状态,让以电商件为主要业务量来源的“通达系”快递公司陷入被动——若涨价,电商快递市场消费的价格敏感性较强,容易造成客户流失;若不涨,持续积累的各项成本压力可能造成快递公司集体“流血”。
在杨达卿看来,“通达系”快递公司有一定的涨价诉求。
“快递企业调整价格的背后是长期的发展驱动。”他指出,当前“通达系”快递企业面临三期叠加影响:一是服务升级期,加盟制快递企业需要改变廉价快递标签,推进服务升级,这必然带来成本的变化和价格的调整;二是发展换道期,数字化重塑整个快递物流市场,科技投入成本加大迫切需要快递企业调价增利;三是基层危机期,随着近年来土地、人力、包装等综合成本上涨,加盟制快递企业基层普遍面临增量难增收,甚至利润负增长,改变基层生态贫血需要服务价格调整。
但是,同宗同源、服务差异化尚未明显成形的“通达系”快递公司也因此对彼此之间的价格波动同样敏感。一家的价格调整,必会在其他几家之间掀起波澜。
“各家彼此价格调整都控制在均势状态,没有太高幅度,但都会有一些跟进。”杨达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国快递行业虽然在业务量上已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国内快递公司的利润率与FedEx、UPS等国际巨头还有较大差距,而其中很大原因是中国快递市场难以扭转的“价格战”,不利于中国由快递大国走向快递强国。
值得一提的是,“通达系”快递公司当前难以构建基于自身服务品质和市场行业的定价机制。因而,这种带有默契性的价格调整,容易陷入“协同涨价”甚至“串通涨价”的质疑。
改变现状并非易事
造成如今的低价局面,“通达系”快递公司过往不合理的竞争模式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若要改变这一现状,促使快递市场价格回归理性竞争,则要求差异化服务的出现。
杨达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快递价格理性的竞争具备结构分化的特征,即高品质服务对特定价格,中低端服务对普通价格。这样既能满足现有的整体低价需求,也能解决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需求。
事实上,如今快递行业现状的变化,也提醒快递公司不能再依赖于“价格战”。一方面,如今我国快递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减弱;另一方面,快递公司总部与各加盟网点之间关系微妙,从利润角度考虑,各网点加盟商已经不具备主动大规模降价的能力。
而通过调价将压力转移至终端消费者,则会带来客户流失的风险。
于是,包括“通达系”快递公司在内,近些年来“品牌重塑”“产品分层”的策略进入各大快递公司的视线。
一个现实情况是,“通达系”快递公司正在迎来强敌顺丰控股的直接冲击。
过往,顺丰控股因与“通达系”快递公司产品定位不同,在各自轨道生长。定位于中高端件的顺丰控股,基于自身过往出色的服务在消费者中赢得口碑之余,也获得了较高的议价能力。但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通达系”对电商快件的份额挤压,顺丰控股近些年来市占率增长陷入停滞状态。
2019年,顺丰控股调整了产品策略,针对电商件市场及客户推出特惠专配产品,并迅速“收割”了部分电商件份额。就结果而言,顺丰控股依靠低价电商件的争夺提振了市场份额。这种基于优质服务的低价,对“通达系”快递公司而言可谓是一颗“深水炸弹”。
顺丰控股的介入,对“通达系”快递公司的品牌、服务带来压力。这就要求,“通达系”快递公司除了塑造成本壁垒外,也尽快对客户分群、产品分层,形成差异化服务。
事实上,在各家公司“快递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转型趋势下,“通达系”快递公司已经开始着手从产品层面构建区别。
首先,在产品分层方面,“通达系”快递公司推出多层次时效产品。如韵达股份的产品包括“当日达”“次日达”“韵达特快”等,以区分不同的客户群体;其次,在产品种类方面,“通达系”快递公司等涉足快运领域,以构建多元化物流业务。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通达系”快递企业在普通、同质的时效产品竞争上,取决于对成本的管控,但同等价格下谁的服务更优质、时效更稳定的公司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这也是顺丰推出特惠产品后,很快获取市场份额的原因。”该人士进一步表示,随着需求多样化,目前快递公司产品的定位必定会出现差异,产品分层趋势不可避免。
不过,对于“通达系”快递公司而言,差异化服务的构建还需一个过程。这预示着,其短期内围绕价格“做文章”的情况或还将持续出现。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