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这样的话用在朱宝良身上再恰当不过。他早年怀揣3000元进行创业,凭借着旗下的红楼集团将身家财富积累到40亿。但这样的好风光也只是昙花一现。
如今的朱宝良
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沦为阶下囚。
但是旁观他人的人生并不重要,从中吸取经验并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才是最重要的选择。
一、艰难创业,一举成功
1992年,30岁的朱宝良从桐庐来到杭州。
早年丧父的他生活拮据,来到杭州,仅仅拿了家中仅有的3000元。可惜生活并不是只要努力就能获得回报的。从摆摊到办厂开公司,朱宝良开始了自己的早期资本积累,然而并没有轻松地变成想象中的百万富翁。
他虽然不甘但也在只能等待时机,就这样,朱宝良熬了3年,等来了杭州市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好时机。他当机立断创办了金都实业有限公司,租下了位于杭州市中心位置的厂房,并将其改建为杭州市家电城,凭借这一举动,朱宝良彻底熬出了头,开始了他发家致富的道路。
先通过租或买的方式,圈好杭州市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段;紧接着在优越地段的基础上建造大型商贸城。朱宝良通过这两步可复制的方式,顺利地在杭州建起了金都鞋城、环北小商品城,甚至进军上海,在徐家汇造起了宝良家电市场。
俗话说得好”衣锦不还乡,如沐猴夜行”。有了丰厚资本的朱宝良,重新将目光放到了家乡桐庐。2000年,他花费9000万,收购了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国有份额,成为全国首位受让国有股的民营企业家。
从此,朱宝良的名号在资本行业彻底打响,人人都在预测这位在资本圈崭露头角的新人下一步会有什么举动。
二、红楼初现,好梦将近
熟悉大型高端商场运作的朱宝良,最终还是回到了这条老路上。
他继续在各地开建商业圈:
如将南京夫子庙附近的新浪潮广场建造为南京环北广场、位于上海城隍庙核心位置的福都商厦等等。
除此之外,还以14.1亿元拍下了浙江省丝绸集团的所有国有份额。
朱宝良熟练地玩转着自己手中的资本,并将他进一步做大做强。零碎的资源太多了,只有进一步整合手中的资源,才能让资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04年,朱宝良将自己的金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红楼集团有限公司,巅峰时期的员工人数曾达10万。看起来一场红楼美梦呼之欲出,然而如今回头看也只是一语成谶。
红楼集团成立之后,朱宝良收购了兰州的国有企业兰州民百。紧接着又以全额股份收购的形式买入上海永菱和上海乾鹏两家公司。
经过洗牌重组之后,两家公司以杭州环北子公司的名义并入兰州民百,紧接着又被抛出。
就在这一收一卖之间,朱宝良凭借其中的差价赚到了接近16个亿。
可复制的模式意味着钱更好赚了。对于兰州民百来说,虽然出现了巨额的亏损,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成为了当年沪深多家上市公司的”分红王”。
就这样,善于发现可复制赚钱模式的朱宝良与红楼集团,依靠股份分红就拿到了9.85亿元。尽管随后兰州民百业绩下滑,但就像《红楼梦》中的名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小心维持着,或许这场红楼大梦真的就能得到善终。
三、入组快递,豪赌出局
作为”四通一达”的故乡,在物流行业被高度需要的现在,桐庐注定要成为中国物流史上重要的一点。而身为桐庐首富的朱宝良也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房地产转向了物流快递行业。
2012年,朱宝良与上海民营快递公司CCES签订了收购协议,
投入20亿元以绝对控股、承担所有债务的方式并购CCES。更名为国通快递的CCES却没有像自己的新名字一样”通畅”
到底。
随着”四通一达”的高速发展,产业之间开始分离,头部产业迅速聚集并垄断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在底层的小玩家逐渐失去自己的声音。就这样被红楼操作着的国通,并没有得到朱宝良想要的结局。
网点停摆、拖欠工资、客户投诉、负面新闻增多等等,国通面临着业务暂停、加盟商不断退出的局面。
到了这样的境地,坚持一天都是浪费一天的成本,或许停下来才是最好的节约资源。
朱宝良曾在长沙召开华中区域六省联动会议,试图针对国通现有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但无济于事,去年,国通因为严重亏损下发了停工放假通知,宣告彻底破产。
四、锒铛入狱
去年,朱宝良因涉嫌职务侵占1174万,被公安局调查。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生活的转折,逆风翻盘的人毕竟是少数。朱宝良的生活也没有停止,也许出狱之后还能够凭借自己的资本东山再起。
在生命的道路上从来不只有成功一条准则,只要自己觉得活得精彩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