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按下慢行键的快递业 阵痛中能否催生行业变革
被按下慢行键的快递业 阵痛中能否催生行业变革

  浙江在线4月28日讯(记者 张蓉)一度奔腾向前的快递业放缓了。

  4月2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22年3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经测算,今年3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251.1,同比下降7.1%。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也同步下降。

  随着新冠病毒变种出现,快递业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电商之都,杭州拥有200多家快递法人企业、十余个大型分拨中心、2000多个快递网点,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在防疫管控的同时,如何保障快递网络的稳定畅通?杭州的快递业又在发生什么变化?

  快递变慢

  消杀静置,调整邮路

  来自淳安农村的王武汉,用15年时间,从快递员晋升为网点负责人。经历了快递业从粗放走向精细,从人工走向智能的过程,如今,疫情又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他说,收益下降,消杀和核酸检测又增加了成本,感到从未有过的艰难。

  眼下,在申通快递现代城营业厅,快件进出港都需要人工消杀喷雾,14位员工在工作之余,每两天做一次核酸检测。“有时,为了避免排队,我们员工都是晚上12点去做核酸检测。”王武汉说。

  为应对疫情影响,3月底,一套智能人脸识别设备在申通快递杭州转运中心入口处投入使用。“员工进入园区时,只要刷脸,它就可以测温,并自动显示相关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情况。”浙江申通快递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赖志宏介绍说,转运中心有超过一千位员工,这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对员工每日进行健康监测的效率。

  赖志宏说,今年春节复工后,申通快递从业人员就按照杭州市相关要求,每三天做一次核酸检测,付费请第三方机构上门,三天进驻一次,全员做核酸。

  快递业加强“人防”的同时,防疫范围也逐步转向“人物同防”。

  车辆自动消杀系统、卸货码头自动消杀装备……在圆通速递杭州转运中心,消杀设备不断升级。

  京东物流的仓储、分拣园区、各营业部,“车辆进出场地先消杀再装卸,工作人员在卸货口会对每件包裹进行消杀。” 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导致快递业慢下来的部分原因。”赖志宏进一步解释,“疫情多地散发,为配合防疫管控要求,有些快件在运输中不得不调整直达邮路,绕开封控区。这意味着,运输路线的中转站增多,每增加一站,消杀静置期也会相应增加,等到进入末端派发网点,大家的直观感受就是快递变慢了。”

  “人物同防”

  别因不慎而停摆

  疫情对于快递业的影响显然不只是速度。

  据杭州市邮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3月,杭州快递企业业务量约28423万件,同比下降8.2%;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下降23.1%。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快递业的防疫政策也时刻动态调整。

  今年1月,杭州提出要对进口邮件快件全面消杀,当时的要求是静置24小时后,再进行作业;到了2月,依据《浙江省国际邮件快件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进口邮件快件静置期变成4至7天;约一个月后,杭州对中高风险地区快件的消杀要求再次升级,“消杀后,要静置至少24小时”。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快递企业做好自身的疫情防控,就是保障快递网络稳定畅通的第一步,“企业要有所准备,一旦疫情爆发、邮路中断,如何通过系统调配邮路等方式来应对突发状况。哪怕速度放缓,但不至于因疫情而停滞。”

  眼下,大多数快递企业的想法是,宁可严防,也不要因为一丝不慎,而陷入停摆。

  危中有机

  加速行业变革

  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疫情产生的连环影响还在逐步显现,这给快递企业和从业人员带来新的课题。

  “设备在增加,成本在增高;时效性无法保障,应对增加的投诉需要更多精力。从业人员定期做核酸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行业整体业务量下滑,他们的收入又会受到影响。”这些从业者希望,市民们对目前的快递业多给予一些理解。

  在疫情之中,身处快递业末端的加盟网点首当其冲,一些加盟商不得不选择减少人力成本。俞敏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透露——圆通速递在杭州分布着136家加盟网点,目前正式员工约4300人,但往年同期这个数字超过5000人。

  从3月开始,为保证快递网络有效运转,中通、圆通、中国邮政等多家快递企业都推出各种举措,缓解网点压力、保证邮路顺畅。包括提供贴息贷款;对服务质量考核给予减免;对相应业务量考核给予调整放宽等。

  危中有机,身处漩涡中心的赖志宏则感知到行业变革时刻的到来,“为了应对疫情防控,管理相对粗放的快递业现在正朝着精细化过渡。”

  疫情确实带来了很多困难,但也助推着快递业的升级。“一方面,顺丰余杭仁和在疫情后,获得了更多关注度,大众开始逐步了解快递业的运转体系,行业认知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为配合防疫,管理设备升级,而这些智能化设备的投入,能让我们的流程更科学化、数据化、智慧化,从而提升效率。”赖志宏说。

  俞敏对此也有相同感受。“现在既要提升人均效能,也要提升车载力,还要拼运营能力,在管理成本的基础上,合理优化运输网络。”俞敏说,疫情的冲击会很大程度考验出一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会加速快递业的洗牌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