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临近,快递涨价的消息再次袭来。中通快递近日发布消息称,为了应对旺季场地、运输、用工等费用的上涨,将从11月11日起调整快递费用。随后,圆通速递也选择跟进,同样发布公告称将对快递收费进行调整。在大多数用户看来,“涨价”潮已经箭在弦上。

  那么,快递费真的要涨价了吗?怎么涨?涨多少?对消费者又有多大影响?

  我市多数网点称未接到通知

  近年来,“四通一达”在“双11”前夕进行价格调整已成惯例。那么,促使快递价格上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快递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每年“双11”物流旺季到来之前,就有不少快递企业开始涨价。“去年,中通快递从10月1日起启动快递费用调节机制,调整全国到上海地区的快递费用。与此同时,韵达、圆通也向各网点发布‘调整到达上海地区快件派费’通知,将各网点到达上海地区的快件派费上调0.5元/票。”其次,受快递成本上升影响。调查表明,与电商紧密相关的物流成本主要由库存费用、运输成本、快递管理费用和隐性成本四部分组成,目前运输成本占物流企业成本的70%左右,而油价成本占运输成本的一半左右。

  那么,提价消息“落地”到天津,涨价幅度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中通、圆通网点,大多数快递网点表示暂时没有收到调价信息。中通多家网点称,若寄往北京,首重一公斤13元;寄往上海,则执行首重一公斤12元,这些都和官网报价基本一致。

  圆通网点也是如此,普遍表示没有听闻涨价消息,甚至有站点直接表示“双11”之后也不会涨价,有工作人员更称:“业务员自己赚一两元钱,还能保住给公司上交的钱就行,一般不涨价。”

  不过对于涨价,有的网点也有所预期。河西区一家网点的工作人员就表示,“双11”起,一票快递的涨价幅度也就在1元至2元,但随后又说:“您要是和我们长期合作,业务员给您的价格肯定比官方报价再低点。”总体来看,对于记者这样的散客,快递站点还是希望能够笼络住。

  散户如此,大客户又是怎样的境况呢?曹磊介绍,由于一年中各大购物节期间都会产生大量快递订单,所以早在年初各大商户与快递网点签订合作协议时都会要求对方保证全年统一价,不得临时加价。也就是说,各大快递网点无法调高大客户在“双11”等购物节期间的单票价格,依靠快递数量激增实现高额利润的可能性不大。

  即便有一天“双11”没有了,电商对消费者的重要性也不会降温,但快递却失掉了调价的机遇和“借口”

  加盟制下的尴尬与困境

  正如采访中网点异口同声的“没有接到通知”,以及多家网点明确表示的不会涨价,实际上,不仅对电商户慷慨大方,对于散户,网点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和平区某礼品公司工作的小刘就表示,自己平时常常会帮公司寄点样品之类的包裹,近几年虽然不时传出涨价的消息,但他几乎没有感受到明显的价格波动。

  快递的加盟制模式让快递行业的价格保持着平稳的趋势,而同样平稳的,还有快递小哥的派件费。某通达系的快递员小张告诉记者,自己干快递四五年了,最初派一个件是1元钱,如今还是1元钱。“天津现在派费的区间是1元到1.5元之间吧。一般来说,市区价低,因为市区距离天津中转中心较近,只有十几公里,运输成本低,另外派件多,出件也多,快件量大;而比较偏远的地方,比如大港油田,距离中转中心得六七十公里,件也少,派费就相应会高一点。”

  小张认为,派费的“稳定”和加盟制有很大的关系。加盟网点的老板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于总部传达下来的要求并不听从。自己之所以一直坚持下来,他坦言,是因为快递量呈几何量级增长,总收入自然增加了,“如今包裹都放驿站和快递箱,需要给驿站支付一定的费用,但还是赚的,也省下了电话费。”

  一方面,行业包括仓储费、人工费、运费等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加盟制却让快递费用持续稳定甚至不断下探,这不禁让人心生忧虑:快递服务的质量还能保证吗?如今快递员将快件一股脑地“丢”到驿站和快递箱,或许就是服务水平下降的直接表现?

  那么,加盟制的模式会改变吗?一位业内人士给出了答案:中国快递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当时干快递,快递老板自己肯定拿不出几十亿元在全国建立网络,指望的就是加盟商自己掏钱。现在要说把这些网点收回去,谁也没有能力。从管理角度来看,加盟制肯定是要转变的,但市场发展太快,体量太大,要想短时间内转变,太难了。”

  快递网点的生存之道

  近几年的快递市场,说起来,其实有点尴尬。

  一些最普通的用户都发现,年年说涨价,可快递费不仅没见涨,还有些降低了。例如从天津往北京寄一个1公斤之内,不超过首重的包裹,通达系快递网点问一圈,基本一件在10元左右。近几年,都是这个价。可快递行业刚刚发展之初,起码得十几二十元。

  相比散户的10元,电商户的价格则要拦腰砍去大半。在快递行业里,它们是最有话语权的主体。同样一个包裹,电商寄出,也就三五元钱。因此在行业里,真正能看见利润的是散户的包裹,和电商合作,物流企业更多是为了冲量,毕竟市场份额很诱人。

  电商件占到快递企业业务量的百分之多少呢?通常认为,是85%左右。所以,“官宣”涨价之后,究竟能否取得效果,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了。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这样理解:“与其说是涨价,不如说是快递企业在自我炒作。”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通知说要提高‘快递费用’,而非快递费。快递费一般指用户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的寄件费用,但快递费用这个概念就比较模糊了,它可能包括快递费,但也包括派费、中转费等。派费是网点给快递员的派件提成,例如派一件包裹,给1元钱;中转费则是针对每件包裹,网点上交快递总部的费用。快递企业大多是加盟制,每个网点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总部说涨钱,网点未必执行。”

  之所以未必按章执行,原因显而易见。各个网点都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我涨价了别人没涨价,客户跑了怎么办?我没涨价别人涨了,我不亏了吗? 加盟网点都有自己的一本账。

  既然如此,总部为何要将涨价的消息“炒”起来呢?上述人士表示,一来,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行业现在确实已经出现了恶性竞争,各家企业都明白这样持续下去没有利润可谈,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价值规律,将价格调整到合理的范围内,否则难以保证服务质量。

  “现在价格有多低?举个例子吧。武清的大客户发一个件平均是3.2元,这还是比较高的,北京距离武清比较近的地方报价是2.7元,就这几毛钱的差额,北京的快递员还会来武清抢件:2.8元、2.9元寄不寄?”一位快递员说。

  二来,之所以调价,也是总部对于下面网点的提示:“不能再砸价了,快递费用要上调了:中转费要涨价了,你收件也得提价了吧?”

  连续数年都是中通先行“炒作”,仔细梳理,不是巧合。数据显示,2017年中通的快件业务量达到62.20亿件,业务量排在第二位的圆通是50.64亿件。2018年中通的快件业务量达到85.23亿件,业务量排在第二的韵达仅有69.85亿件。2019年上半年,中通快递的业务量达到53.71亿件,占快递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9.35%,位居榜首。可见近几年中通在通达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对压力的感知程度。

  价格上涨需与服务质量对等

  消费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起,快递涨价或将有其他“助攻手”。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众号的消息,9月,万国邮联第三次特别大会通过了国际小包终端费改革方案。国家邮政局在近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2020年至2025年间,出口国际小包终端费将较2019年累计增长164%,从而推高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成本。所谓终端费,是指原寄国邮政向寄达国邮政支付的补偿寄达国处理所接收函件的费用,适用于信件和2公斤以下的小包。

  有跨境电商平台人士此前表示,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卖家可以自己选择使用的快递服务,除了邮政渠道,也可以选择UPS、DHL等商业快递,由于担心影响业务量,邮政不会大幅涨价。但随着万国邮联调整终端费,使用同样邮路的国际快递企业也很可能调整价格,长远来看,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成本都会有所提高。

  快递价格上涨,是行业的盼望。那消费者的期望是什么?是你若安好了,我的晴天能否到来──你提价了,我的快递能送上门了吗?

  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受理的用户维权案例显示,2019年上半年共计收到数百起涉及电商物流平台用户投诉,其中以百通物流、百世快递、蜂鸟转运、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申通快递等14家平台居多。丢件、快件损坏是快递业投诉的主要问题,快件延误、快件丢失及内件短少、保价理赔机制不合理、未经同意放置快递点、服务态度差以及售后困难等也是被投诉的热点问题。

  因此,面对日渐庞大的物流量,在费用上涨的基础上能否提升自身的服务,同样是快递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涨价不怕,但作为服务,快递终归要落到具体消费者的体验上,每一分的涨价均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对得起消费者的付出。如果真的服务更好了,多花点钱我也心甘情愿。但若涨价后还不能保障服务质量,那么久而久之,只会降低快递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一位市民如是说。

  专家分析

  让大众消费回归常态

  “电商一打喷嚏,快递就感冒。”在快递行业里,这句话被很多人熟知。

  “一开始,确实是因为电商有了好政策而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快递的发展。没有电商,就没有快递的今天,应该说,快递是赚过钱的。但现在,确实不好赚了。”某快递网点的负责人表示,“如今,电商的话语权可能超乎想象。比如电商问中通,3.2元一件,收吗?中通说不收。电商马上问圆通,3.1元一件,收吗?圆通不收。电商又问申通,3元一件收吗……最后,总会有人收。这样的竞争,太刺激了。”

  业内还有一句话:电商如果是欧洲,快递就是非洲。这里指的是贫富差异,也指的是话语权──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快递业务量不断刷新数字的同时,不少网点却还关门大吉。

  眼下,“双11”进入第11个年头,未来走向如何呢?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认为,“双11”商业狂欢已过十年,这期间中国电商得到空前爆发式发展,早已呈现出引领全球商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时至今日,无需“双11”营销推动,中国电商依然在加速发展。“所以,我们或许有理由为‘双11’降降温,尽量避免人为制造一个物流‘春运’,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非理性冲击,让大众消费回归到常态中。”

  也有声音表示,近两三年来,快递企业均选择在“双11”前借机宣布调整价格。可以预见,即便有一天“双11”没有了,电商对消费者的重要性也不会降温,但快递却失掉了调价的机遇和“借口”,这对于行业来说,难说是绝对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