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厦门人均使用快件量居全国高位。图为邮政处理中心。(资料图/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晓珍 摄)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詹  文

  通讯员 庄海洪

  邮政快递早已不是少数人的事,涉及千家万户、攸关民生。不过,急速暴发的快递包裹业务带来新问题,比如,一边是信报箱功能有限,一边是堆积如山无处安放的包裹以及过度包装带来的成堆垃圾。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陈永茂说,对邮政快递业进行立法已势在必行。

  今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将对《厦门经济特区邮政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进行一审。这部条例草案中所称的邮政业,是指为社会提供邮政服务和快递服务的行业。

  焦点1

  传统信报箱功能单一

  草案提出:变“信报箱”为“信包箱”

  信报箱,几乎是每个小区的标配。许多小区单元门口、电梯旁都设有整面墙的信报箱,基本每户一箱。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调查发现,传统信报箱的日常功能基本上只剩下投递报纸。“现在信太少了。”一位物业主任告诉记者,信报箱的口又窄又小,牛奶都放不进,快递包裹就更不用说了。市民葛凌说:“这边信报箱用处有限,那边快递包裹都堆在大堂墙角,碰到‘双11’堆成山,大家来来往往经常踢到。”

  采访中,许多市民、物业表达了这样的意愿:不如把信报箱升级改造,既能接收信件、报纸又能接收快件包裹,提高使用率。

  此次条例草案便提出推进智能信包箱建设,变“信报箱”为“信包箱”。鼓励已建成信报箱的建筑物,由产权人或管理者升级改造传统信报箱为智能信包箱。已建成建筑物,设置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及智能投递设施等,可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此外,条例草案还提出要规范分拣,邮政、快递企业不得在露天场地堆放、分拣邮件、快件,不得野蛮分拣邮件、快件,严禁抛扔、踩踏等损害邮件、快件行为。否则,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焦点2

  过度包装带来成堆垃圾

  草案提出:环保包装,分类回收

  思明区某小区物业保安陈财,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双11”期间,“业主抱着一个个包裹上去,然后抱着一个个纸箱下来,小区里的垃圾桶都堆满了。”

  市民李轩坦言:“拆一个包裹,纸箱纸盒、塑料袋、泡沫、胶带有一堆,有次就买一根晾衣叉,用了两米的纸盒。商家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好产品,但这么多包装,也确实不环保。”

  据央视新闻的数据,目前我国快递包装垃圾的总体回收率不足20%,其中纸盒回收率不到一半,塑料袋和填充物等回收率几乎为零。业内人士解释,主要因为快递包装的塑料,绝大部分已多次再生,回收利用潜力很小,仅能生产更加低值的产品,市场空间有限,加上收集和运输的成本太高。

  市邮政管理局局长庄骁直言,快递包裹的过度包装,带来大量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给厦门生态环境带来压力。目前针对邮政业的环境保护措施,多存在于鼓励性文件,难以落实到位,缺乏法律政策保障。“推进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绿色配送示范工程,有必要通过特区立法,将绿色包装、分类回收与循环利用、绿色运输等明确下来。”

  条例草案对行业环境保护作出规定,提出邮政、快递企业应履行企业环保责任,推动绿色运营,使用环保材料对邮件、快件进行包装。鼓励邮政、快递企业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引导收件人配合包装材料的分类回收及循环使用。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承担邮政业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职责。

  分析

  厦门使用快件量

  去年人均近百件

  厦门人一年买了多少包裹?市邮政管理局统计,去年厦门快递业务量达4.26亿件,比前一年增加40.60%,人均使用快件量99.34件,居全国高位。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三四天就有一个快件。

  2014年至2019年,仅5年,厦门邮政业业务总量从26.84亿元增长到102.25亿元,增长2.81倍。市邮政管理局局长庄骁说,这些年,厦门邮政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比如,逐渐形成针对邮政快递企业及从业人员、用户的“黑名单”制度,有效监督惩戒了业内的失信行为,已成为全国典型示范。

  同时,厦门邮政业的传统业务萎缩,和堆积成小山的快递包裹相比,邮局门口门可罗雀,寄信、汇款的人更是稀少。一方面,邮政服务创新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业务量暴增的快递行业,也存在市场监管机制不尽完善,投递服务不够规范,第三方服务平台企业规范空白,邮政业服务车辆用车难、通行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邮政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亟须特区立法助企业突破困境,规范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记者注意到,条例草案围绕管理体制、规划建设、服务保障、协同发展、监督与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有许多制度创新。比如,将绿色包装、分类回收与循环利用、绿色运输等以特区立法加以明确;从区域规划、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出相应制度设计,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快递服务达到同城化水平。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