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付了全程的款,为什么却只给我半程的服务?而且凭什么我还要再次因快递柜而消费?在快递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关于使用跟逾期争议越发增大。
那么,快递柜究竟是物流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与神器,还是快递公司为节约成本降低服务质量而埋下的套路呢?
我们先谈优势
虽然快递柜出现时间很短,但是却不是什么新东西。其实二十年前,在信件时代,每个小区楼门口都有一个能收奶收报纸的独立箱,标有门牌号码,这就是快递箱的雏形。
而互联网时代,网购数量的增加使得物流行业体量成指数级增长,而行业本身运单消化能力有限,继而出现了一系列代收业务——收件人不在家的时候可以用自提点,驿站等代收点来解决,之后衍生出快递柜。
对上班,出差来说,快递柜确实好用,不在家网购也能让商品顺利到家。只要输入手机跟验证码就可以,比去驿站要方便许多。
快递柜刚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只是作为一种快递派件服务的补充,且那时候的快递柜为用户提供的是免费服务,快递员仅需要支付少量金额即可使用。
但是当用户被侵权,科技带来的还是美好吗?
快递柜慢慢发展到今天,新问题随之产生,快递员把快递柜当成了依赖品。无论是否有人都选择拒绝送货上门。快递员从原先的上楼派件,个别快递联系收件人后投至快递柜,演变成每天蹲守在柜子旁边,等着空格子。再也不主动上楼派件,手上的快递要么投柜,要么放代收点,要么在柜子边上“摆地摊”等收件人自己来拿,今天处理不了的快递,做成“问题件”带回站点,明天继续投柜子。
与此同时,快递柜也在寻求盈利模式,从基础的诱导关注公众号,下载app,投放页面广告,甚至变成了直接向用户收费。经常是这样——作为收件人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快递被投入柜子,去柜子取快递时还被告知需要缴纳几元的逾期使用费。
1、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以及隐私安全。快递柜始终不是家门口,你买到的东西还是需要从柜到家完成一段路程。这中途购买产品的隐私成了问题。而且快递柜作为外放产物,数据在本地也会有信息储存。如果不法人员想要获取这个快递柜的信息,其实就变相掌握了这个社区用户的手机号,地址,姓名等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后果。
2、快递服务的变相缩水
用户所支付的快递费是全程服务的,基础服务就是要直接送货上门。而快递柜给了快递员偷懒的机会。有的快递员即便有人在家,在没有获得同意的情况下,也把快递投入柜中。偷懒是人性,所以善良的消费者慢慢默许了这种行为。导致快递服务在快速的缩水。
从App store的部分快递柜应用评价中,可以看到不满情绪的用户不在少数。
3、快递费二次收取
有了快递柜后,用户支付完快递费后还要再次支付快递柜使用费。其实不符合规定。而且快递柜直接仍在里面,在没有告知用户的时候,用户根本不知道快递到达。甚至多处很多逾期费用。而且食品在内过期,损坏都无法及时得知。甚至快递员是谁都无从查看,因为快递物流信息已经变成了已签收。
4、快递公司的节约成本利器
其实新生事物总会存在利弊,从某种程度来说,快递柜已经成了节约成本的利器。对快递代收进行了优化,但是对快递服务却进行了默许降级。
所以作为用户,当遇到不平等不合理的服务时,理应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投诉直接把快递放进袋子的快递员等。虽然快递员固然辛苦,但是快递本质就是“门对门”的物流,既然收费,就要完成服务。
所以现在快递柜已经成为了快递公司温水煮青蛙的工具,让用户慢慢习惯放弃快递上门的需求。其实用户只要积极维持权益,快递员慢慢也会继续送货上门。其实就是用户退一步,快递员则进一步。反之亦然。
5、有战争就有反抗
比如深圳作为一个智能硬件产品开发重区域,我就在深圳的某小区看到了有几家装上了家门口的快递柜,这个产品设计解决了无人在家时快递配送问题的同时,让快递能够“送上门”。从标志上能看到这是一家叫”宅递”的公司,目前还不知道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快递柜这个产品已经在继续升级。也是时候让智能硬件展示真正的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