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信使”王顺友辞世
“高原信使”王顺友辞世

马班邮路精神永不磨灭。

2021年5月30日凌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王顺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他短暂的一生,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星空。

他留下的马班邮路精神,将被一代又一代传承。

一句沉甸甸的嘱托

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处,就是王顺友工作过的地方——木里藏族自治县。

这里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典型的地带,高山连绵起伏,平均海拔3000多米,绝大部分有4000多米。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曾经除了县城之外,15条邮路全部是马班邮路,当时很多乡镇都不通公路、没有电话,散居在大山深处的群众与乡政府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就靠乡邮员。

当年,19岁的王顺友从当乡邮员的老父亲手里接过了马缰绳,成了木里县马班邮路的乡邮员。父亲叮嘱他:“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还告诉他四条忠告:一是不能丢失邮件,二是不准打湿邮件,三是不准冒领贪污汇款、不准私拆信件,四是必须准班准点。

从此,王顺友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地穿行在绵延数百公里的雪域高原上。这一路,他要翻越十几座海拔不一的高山。不必说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也不必说随处可见的险峻沟壑,单单说那因高度而变化的气温,就令人难以忍受。在察尔瓦山上,气温零下十几度,冻得人发抖;在雅砻江河谷,气温却高达四十多度,热得人冒汗。

父亲那句沉甸甸的嘱托,成了王顺友的精神支柱。这一走,就是20多年。当万家灯火、家人团聚的时候,王顺友只能一个人蜷缩在山洞、牛棚、树林或露天雪地里,与马相伴。

这是王顺友的马“金龙”的标本,现藏宁夏邮政博物馆。

一条海拔4000多米的“长征路”

王顺友负责的邮路,从木里县城到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卡拉乡。每个月要穿行2次,半个月的时间在路上,一年的总路程相当于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这条一个人的“长征路”上,有着难以令人想象的苦:

山上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容易引发火灾。于是,王顺友很少生火,随身带着干粮。饿了,就着腊肉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就灌几口山泉水,甚至吃几口冰块;累了,只能在山洞里、草丛中休息片刻,甚至裹块塑料布睡在泥水里。

最大的苦是长年与日月相伴的孤独。在漫长的邮路上,他不仅会吹笛子排遣孤独,还会自编自唱山歌:“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也幸福。”

这条充满未知的“长征路”,差点要了他的命:

1995年秋天,王顺友牵着马走过雅砻江的吊桥,来到一个叫“九十九道拐”的地方。在一条旁边就是悬崖峭壁的羊肠小道上,马儿受惊,乱踢乱跳,踢中了王顺友的肚子。豆大的汗珠瞬间淌下来,王顺友强忍着疼痛送完邮件。9天后,他才到木里县城检查,发现大肠已黏连。医生说,再晚一点,命都没了。他保住了命,大肠却短了一截,肚子常常作痛。

在这条路上,他还常常遇到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豺狼、野猪等猛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王顺友用血肉之躯为藏区群众搭建了一座与外界沟通、永不断线的“绿色桥梁”。

《求是》杂志这样评价他:尽管他在漫长的邮路上遇到过无数困难与危险,却没有因此延误过一个班期,丢失过一封邮件,创造了投递准确率百分之百的业绩。他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一条群众联系亲人的“幸福路”、了解山外世界的“信息路”、学习科学知识的“致富路”,也走出了一条共产党员联系群众的“情感路”、完成崇高使命的“责任路”。

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这条路有难以预料的危险、有难以想象的孤寂、有并不丰厚的工资,那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呢?

王顺友曾经坦陈,因为太孤独了,他打过退堂鼓。“苦和累我都不怕,就是怕孤独,这个日子不好过。”

可当他翻山越岭,把邮件交给乡亲们的时候,乡亲们高兴地像是过年,连忙请他到家里吃饭、喝酒、喝茶,走的时候还往马背上装些土豆、栗子,让他在路上吃。

他舍不得这些乡亲们,也不能忘记父亲的嘱托。“父老乡亲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王顺友曾经回忆道,“在外地的亲戚写信回来的,如果没有人把这些信送去,在乡下可能好几天都走不到县里,也没有时间到县里,乡亲们离不开邮政啊。”

就这样,这条“马班邮路”的路越走越宽。

从1988年开始,王顺友经常为老乡们带去白菜、青菜、萝卜等蔬菜种子,并教给乡亲们怎么种植。他出班时,马背上除了大包小包的邮件之外,还有很多茶、盐和药。这些都是乡亲们最需要的东西。

2001年8月,木里县遭遇洪水,山体滑坡,从县城到白碉乡的道路断了。遇到这种情况,乡邮员可以等待道路修通后再送邮件。但王顺友在邮件里发现一封寄往白碉乡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他决定即刻启程。从木里县城到白碉乡有100余公里,他平时只用10个小时就能赶到,这次只好在崩塌的泥石流和烂泥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前行。30多个小时后,满身是泥的王顺友站在收件人海旭燕家门口。海旭燕顿时热泪盈眶,连连感谢“王叔”。

王顺友怀揣这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在581公里的邮路上风雨兼程,翻雪山,越峡谷、登绝壁、穿森林。正如他在自编小曲里唱的那样:“老王今年四十多,牵着马儿翻山坡;风里雨里任我走,为人民服务苦也乐。”

一位走上万国邮联讲台的乡邮员

“邮政像一条七彩的纽带,把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递着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是服务世界人民的忠诚信使……”

在2005年10月19日,王顺友登上了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的讲台,讲述自己的故事。他成为第一个走上万国邮联讲台的乡邮员。

他向代表们讲述了他二十年如一日、克服各种艰难,在大山深处为百姓投递邮件,代表中国邮政忠实履行普遍服务的事迹。

代表们的眼睛湿润了,泪水挂在了脸上……41个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成员国和45 个观察员国、共86个国家的300多名与会代表倾听了王顺友的演讲。

当时有媒体报道说:历史将记载这一时刻,万国邮联131年历史上只有成员国的邮政官员代表在大会上演讲的惯例由中国人打破了。

与会代表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王顺友代表的中国邮政人的敬意与赞美,他们说得最多的词就是“感动”、“了不起”和“没想到”。

王顺友的女儿在接受《邮联杂志》记者采访时,展示了父亲穿破的鞋子,鞋子的右侧已经磨出了两指宽的破洞……

王顺友代表的马班邮路精神,传向了世界。

一系列实至名归的名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这些名誉对于王顺友来说,是实至名归。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价王顺友是“世上最亲邮递员”——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行业涌现了以艾克帕尔·伊敏、顺丰八哥为代表的一批最美快递员,与王顺友、尼玛拉木、全二平等邮政劳模交相辉映,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展示了行业新形象,也让传统的邮政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曾经这样评价。

“王顺友积极工作,精神乐观,从不叫苦不叫累,工作执着,忠诚自己的事业,热情对待沿途群众,认真履行邮政普遍服务,解决老百姓的急需,是马班邮路精神的真实写照。”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邮政管理局局长邵建洲评价说。

如今,邮路变化很大,路也通了,邮件快件投递也快了。王顺友曾经的心愿变成了现实,他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路通了,房屋建设好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有的人自己买摩托车、小汽车,到县城里买东西也方便了,年轻人还爱网购呢……”

“现在的邮递员都是骑摩托车,没有牵马的了。但是,我想马班邮路精神还是要一直传承下去。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怎么坚持过来的,要让年轻的邮递员也知道这些精神,坚持这些精神。”这是王顺友的心愿。

如今,他走了,但马班邮路精神必将代代相传。

来源:中国邮政快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