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鲁先生爆料称送了7个月快递,却倒欠网点近12万元。他认为,网点给他们的账单中,有许多罚款理由“子虚乌有”。数十位快递员一共倒欠网点100多万。武汉邮管局一工作人员称,已责成省区公司核查此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葩现象?因为快递员身份有两种,一是一级快递公司直接雇用的快递员,他们和公司属于劳动关系,合同属于劳动合同,归劳动法管。二是快递网点雇佣的劳务人员,他们和公司属于劳务关系,签的是承包合同,归合同法管,而问题往往都出在网点。
一个一级网点的转让费要上百万元,老板再按照每片区域十万或更多的钱承包给快递员。按理说正常经营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但问题是,如果总部把发件指标订得高于网点实际能力,网点没有完成,不仅面临罚款,而且发件成本会上升,导致亏损。如果再加上快递企业之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降低揽件费,反映到末端网点上就是降低收件费,调高基层网点收件指标。一旦无法完成指标,网点将陷入恶性循环——收件少→收入降低→罚款重→亏损加剧。最后网点不得不转让,又坑了信息不对称的新手。
网点要减少亏损,必然要堤外损失堤内补,寻找各种理由克扣快递员收入。哪些地方能扣钱、扣多少,往往在合同里没有明文规定,其肆无忌惮甚至到了让快递员崩溃的程度。比如送上楼就没法在规定时间内送完,赶时间送完就没法送上楼,横竖都是要被罚款。
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但违法行为要通过法庭确认,快递员打下官司来,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一两年,他们等不起。另一方面,如果强硬要钱,网点可能直接把他们承包的片区“砍了”,为此投入的押金、转让费等可能就打了水漂。如果直接走人不干了,则面临着按照合同赔偿。这或许可以理解一些快递员为何不惜闯红灯,为了一个差评和用户急眼。
据媒体报道,近两年来,全国多地出现“快递员罢工”“网点关闭”现象,快递员利益得不到保障,用户利益更是受损,真正受益的多是总部企业。
快递行业加盟体系暴露出总部企业和网点公司的矛盾。总部靠算法提高业务量,但忽视网点公司的利润。网点公司重视利润而忽视业务规范,拧巴的玄最终在快递员身上崩断。
中国电商的骄傲,物流发展功不可没,而支撑起庞大物流网络的,是一个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员。如果快递员入不敷出,不仅是在摧毁一个个快递员的人生,更是在摧毁中国电商的根基。
互联网企业基于算法的商业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规避劳动关系的套路,企业既能省下巨额人力成本,也可置身于零工劳务纠纷之外。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一字之差,让劳动者所能获得的法律保护天上地下。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互联网头部企业必须改善管理方式、算法设计,在资本、消费者和灵活就业的劳动者三方权益之间寻求平衡点,让商业发展更具人文关怀。
国家应设立算法伦理专门机构,负责算法应用伦理、规则、标准制定,不公平算法应用调查、处理等,并指定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加强对算法应用的有效监管。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指出,打造一批物联网产业基地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希望示范城市不妨把保障快递员权益的指标加进来。
各地工会也不妨把灵活就业人员都吸收进工会组织,解决新就业形态群体组织化程度过低的问题,用工会的力量向资本要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