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燕
一年一度的“双11”网购节已提前开启,在享受“买买买”购物乐趣的时候,不少人会随手将快递包装连同包装上的快递面单一起丢弃。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你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据媒体近日报道,目前快递面单在网上被明码标价批量售卖,情况十分严重。快递面单被收购者分为“实时”和“历史”两种。实时面单超过1000张每张价格3.5元,而历史面单每张1.5元。一张快递面单上,有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所购商品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还可以查到消费者的微信、支付宝账号、消费习惯、经济能力等更隐私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窃取贩卖后,除被用于定向营销之外,还可能会被诈骗分子用于非法诈骗。很多人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到“精准”诈骗,损失巨大,深受其害。
被明码标价售卖的快递面单,让快递成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损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今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明确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让保护个人隐私、打击收集售卖快递面单有法可依。但要根治这种乱象,还需执法、监管部门、网售平台、快递行业以及全社会共同发力,形成合力。
打击收集、售卖快递面单违法行为,要从源头抓起。有可能泄露快递面单的环节很多,如店铺发货时、中转仓揽件时、快递员派送时,还有不法分子利用快递公司前员工的身份,通过内部系统窃取信息等。此外,消费者随手一扔的快递面单也可能被“再次回购”。对此,网购平台、快递公司等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体系,保护个人信息。例如,快递公司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隐藏快递面单上的消费者信息,或者设计便于消费者撕下的快递面单,与从业人员签署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和责任等,切实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保护个人信息不能止于企业自律,还应让法律“长牙齿”,倒逼企业履职尽责。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特别规定了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如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等。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网购平台、快递行业的监管,对违法售卖个人信息相关黑色产业链“一锅端”,对不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互联网平台和企业依法依规严厉处罚,要以刚性执法彻底铲除个人信息“黑灰产”乱象,切实筑牢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屏障。
此外,消费者也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留意自己在不同平台上所留下的信息以及相关个人信息被使用的方式。填写快递信息时,尽可能缩小个人信息的披露范围,收到快递后,妥善处理快递面单,别因一时的疏忽大意,埋下隐私泄露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