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以来,大型城市采取静止管理,快递外卖等基本生活需求与受到严重约束的物流供给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以上海为例,作为海陆空物流最为发达的城市,疫情中的上海物流之痛,很大因素出在城外与城内的中转接驳环节,由于缺乏统一的防疫通行标准,外围物资层层被困,无法送达用户家中。

北京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由于快递物流基地被列入疏解对象,通达系快递转运中心迁往周边的廊坊、保定、武清等地,受到各地疫情影响,有的进京快递暂停长达一个月时间,网点与收件人苦不堪言。

亿豹网认为,现存的这些供需矛盾并非是暂时的,而是需要放到更长远的时间段去考虑,如果不制定合理的应急物流解决方案,未来这些矛盾只会越来越突出。

01 网点每日往返300公里

物流带来流量,带来贸易和制造业,带来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集聚,带来城市的发展和崛起。但随着城市病的愈发突出,快递物流成为疏解迁移的对象。

除了邮政、顺丰之外,现在进入北京的快递,尤其是通达系企业,主要转运中心纷纷外移环京地区。

亿豹网了解到,其中韵达华北转运中心迁往廊坊香河、圆通迁往廊坊永清、中通在保定涿州、申通华北分拨迁至天津武清。其中除了韵达之外,其他三家快递在北京均保留小型分拨,但产能受限严重。

3月份以来,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断断续续实行封控管理,导致多家转运中心积压大量快件无法中转。北京网点无法交货,接驳车辆无法通行,如果北京仍保留中转中心,或许就不会出现此次因封控而导致的大量快递积压。

快递物流作为非核心功能外迁,有的快递网点每日往返要达两三百公里。巨大的转运量,叠加城市货车限行,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不仅影响了快件时效,也加大了环境污染。

疫情当下,日前北京启用重点物资车辆通行证,一车一证一线路确保畅通。《通行证》适用于重点防疫医疗物资、居民生活必需物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物资等重要工业生产物资运输。

根据要求,申请单位应在车辆出发或到达24小时前进行申报,物资运输始发地或目的地须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通行证》实行“一车一证一线路”,当承运车辆的驾驶人员、随车人员、运输线路任意一项信息发生变更后,需求申请单位必须注销当前《通行证》,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申请。

货车行驶至各地防疫检查点时,司乘人员需配合接受检查,体温检测正常且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通信行程卡(“两码一证”)符合要求的,方可通行。对于持有《通行证》的货运车辆还需查验《通行证》,即“两码两证”。

02 城市保供物流的新思考

此次疫情反复,考验着一线大城市的物流神经。随着物流功能疏解、城市物流用地减少,再加上紧急情况下运力的不足,若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自然灾害,谁能保证不出现类似上海的问题?

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是国家层面的既定目标,这个变革进程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不少业内人士呼吁,虽然物流的问题仅仅是一个产业问题,但其体系的营造则需要放在首都乃至京津冀全体系规划中去思考,需要回归本源。

物流功能的疏解,反映出城市功能和物流发展的相辅相成,也反映了物流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因此北京物流功能的疏解,会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京津冀地区或许将共同承担物流枢纽功能。

对于快递总部与网点来说,无论是建立新的分拨中心,还是构建新的末端配送体系,甚至聘用新的快递小哥,包括更远的接驳运输,都会面临更高的成本,这也要求企业必须获得更高的利润来弥补成本的上升,才能实现后续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亿豹网认为,快递枢纽可以按照分级布局的原则,比如大型区域分拨放到京外,北京地域内保留服务生产生活的快递物流场站设施,并给予用地与政策保障,确保城市生活正常运转。

就应急物流用地问题,4月2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布局方案》,建设目标包括形成“6+30”的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体系。

其中,6处为具备长距离、跨区域快速调度及相关功能的增强型中心;30处为满足辐射区域内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需要。《方案》明确了组织实施、用地保障及资金保障三项保障措施。

当然,此次疫情引发的城市物流受阻也并非全无益处,势必对未来城市功能布局带来新的考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快递观察家”(ID:exobserver),作者:亿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