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快件。国内各家快递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应对物流高峰。
新华社记者 裴 鑫摄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坚持海陆统筹双线发力,全力打造“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图为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邮政小包、国际快递、商业快件,跨国最快48小时可达,还有专门针对华人的国际包裹和本地件。如今,许多中国快递企业已经成为这些服务的提供者。这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彼时,中国快递市场才刚刚起步,UPS、TNT、Fedex、DHL四大国际快递几乎把持着中国国际快递业务,并维持了许多年。

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快递业已经随着市场经济和电商发展完成起步与积累。中国快递企业以全球最大贸易国“信使”的身份,活跃在国际物流与商贸市场当中,国际化布局动作频繁,“剑指海外”已成大势。“出海”的中国快递企业能否凭借后发优势,撬动国际快递市场竞争格局?

1.蓄势待发:国内市场有基础

若国内市场没有积累和发展,“国际化”则难以想象。解析今日中国的快递业,必定先从几十年来国内市场的变化中寻找答案。

电商最初发展时,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商业快递业态,短短10多年间,电商和快递竟然在互相促进中一同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增长31倍。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亿件,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2016年则突破300亿件。从快递业务收入来看,2010年至今,中国快递业务收入由575亿元增至2760亿元,7年间增长了4.8倍。

中国快递最高日处理量突破1.6亿件。这需要一个完备的全国物流系统来支持。《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快递服务营业网点从 6.4万个增至18.3万个,县级网点覆盖率达95%以上;快递专用货机从19架增至71架;快递干线车辆从7万辆增至19万辆;手持终端近80万台,快递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55%。

与火爆扩张的快递业务相呼应的,则是中国快递企业的快速崛起。2011年以来,快递企业几乎以50%以上的增速井喷发展。行业内,通达系、顺丰、EMS竞争激烈;行业外,阿里、京东等电商也自建物流系统抢占高地。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向本报记者分析,中国快递业“出海”,必定基于一定的国内条件。“首先是国家的经济地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制造业和贸易大国,这决定了快递发展的空间。其次是国内快递要非常发达,目前中国快递综合实力不断发展,技术力量、装备能力提升,装载工具初步现代化,航空、铁路等线路布局已完备,让快递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和基础。”

此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向记者表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购买力,既是催生国内快递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将是中国快递企业出海的潜在优势。”

2.因势利导:巧借良机寻出海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四大快递巨头占领全球市场的格局几乎就已基本落定。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快递企业为何选择在最近几年瞄准国际市场?

按照徐勇的说法,“中国快递企业需要在特殊的时期,凭借特殊的节点,采用特殊的策略,找到一条循序渐进发展国际业务的路子。”而近年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和政策鼓励,或许就创造了这样的机遇。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同时是全球10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产品远销海外,国外物产引进国内的过程中,国际物流显得至关重要。

跨境电商则是近两年的一大热门。多项预测称,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超30%。如果说货物贸易还是企业之间的往来居多,那么跨境电商,则让物流服务与每一个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密切相关。

最新发布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鲜明提及“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国际化发展,鼓励快递企业‘走出去’”。文件鼓励重点快递企业以服务跨境电商、伴随国内企业境外发展等为契机,衔接境外物流体系,构筑立足周边、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寄递网络。

在这样的多重带动下,企业展开了一轮国际化布局的密集期。

2009年,顺丰开始布局国际业务网点,国际业务遍布美洲和欧亚等地;2015年,天天快递成立国际事业部,已建成8个海外分公司、14个海外仓和7条国际专线;2016年,圆通启动18个境外加盟;中通成立泰国公司;申通俄罗斯远东公司开业,开通11条出口专线……虽战略重点和布局策略各有不同,但各大快递企业正共同编织起一张中国快递国际业务网。

3.必然之举:打破垄断惠消费

反观国际快递巨头的发展历程,它们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瞄准中国市场。1984到1988年,四大国际快递先后成功进驻。而今天似乎到了中国快递企业在国际上有所作为的时期。

天天国际事业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国内电商已经发展到足够成熟,行业天花板清晰可见。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孕育了巨大的跨境物流市场。率先在跨境物流行业站稳脚跟,将为基于物流板块的全球化战略提供先期探索和有力保障。”

蔡进也认为,“走向国际化是必然趋势,现在中国快递在国际业务中蓄势待发,除了‘出海’,也应注重在国际化融合过程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

专家指出,中国的快递行业大致经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扩张;第二阶段是模式创新,通过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利润空间;目前正转入第三阶段即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新的价值。“只有当我们进入到这个阶段,才真正称得上有能力进军国际快递市场,实现互利共赢。”蔡进说。

解决自身发展阶段问题,并不意味着国际化战略的暂时搁置。“中国快递‘出海’宜早不宜晚。出去得越晚,面临的挑战越大,成本越高。出去得越晚,竞争对手实力越强,机会越少。”徐勇说。

顺丰是“出海”较早的企业之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际小包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国际快递亦可直达50多个海外国家。天天国际的商业快件也已覆盖全球81个国家,跨国最快48小时送达。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尽早明晰战略,有所行动,将为中国快递出海赢得更多机遇和空间,也将有助于打破国际快递巨头的垄断性经营,带动相关产业链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消费者或将从中国企业的出海中收获福利。专家认为,以国内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快递在国际业务,尤其是进口业务中,有望延续这种优势。而国际快递物流的本土化和便利性,也将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提升跨境海淘和商务往来的意愿,带动消费升级和国际商务往来。

4.曲折之途:直面挑战创“人和”

从快递业务发展的环境来看,称中国为“热土”毫不夸张。火爆的消费、充足的劳动力、便宜的快递价格让快递迅速为消费者所接受。但是,远渡重洋之后,国内优势淡化,国际挑战似乎更多。

“目前外部条件并不是太乐观,‘逆全球化’的态势抬头。我们需要积极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各方面手段破除贸易保护主义、快递壁垒等。”蔡进说。

以经营模式为例,徐勇指出,国际上以自营加代理的模式为主,快递模式以加盟居多。走出国门的中国快递选择哪种模式呢?“在国外继续搞加盟有困难,若自营,则要承受网点、配送员等各方面的成本压力。加上国外市场比较成熟,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中国企业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承受前期可能的亏损。”徐勇说。

此外,屡被提及的技术条件、服务体系、网点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本土化能力等,也成为许许多多走出去的中国快递企业已经或将来需要面临的问题。

“毕竟国际化业务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多位专家表示,“未来,中国的快递企业或许也将迎来一轮资源的整合,形成2-3个综合实力更强的快递品牌,以集中发力的形式开拓国际市场上的更好局面。”“中国快递的国际业务发展,有了‘天时’,但缺‘地利’,就更要在‘人和’上做文章。”蔡进说。

根据《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中国将设立更多海外集散中心和服务网点,并建设跨境寄递通道,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电子口岸、一站式通关等基础设施,让更多优秀的中国快递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