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不做“带头大哥”好多年了。不仅不再是“大哥”,而且在第一梯队快递中,已经沦为“吊车尾”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不免让人扼腕叹息。尤其是二线快递基本出清,第一梯队快递加速淘汰的当下。

  一定程度上,企业风格与创始人性格相关。陈德军忠厚、仗义、放权,这既成就了申通辉煌,也让申通走入了下坡。

  快递行业,陈德军是开路者,但不是规则的挑战者。在“黑快递”时代,每每遇到罚款,陈德军持的是“花钱买平安”的态度。不过,这种态度,某种程度上,也让早期艰难的快递业,有了低调中潜滋暗长的机会。

  陈德军也一度想把公司卖掉。在前后谈了很多家之后,2005年底,陈德军与一家国企“几乎”达成了一项重要合作,不过也只是到了“几乎”的地步,最终“卖出计划”依然搁浅。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几年,陈德军也曾想将申通卖给某头部快递企业,但最终依然没有实现。创始人这种态度上的“摇摆”,自然也会影响到公司经营。

  忠厚与仗义,是某业内人士对陈德军的评价。典型例子就是“接手”快捷快递。

  传言,快捷快递衰落之后,创始人吴传龙曾向几家快递老板求助,但最终出手的仅有陈德军。2017年11月28日,申通快递与快捷快递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投资经营申通快运。不过后来,双方各自公告,宣布合作破产。申通快递曾在公告中表示,“申通快运项目本次暂缓推进系各方股东对商业模式、运营及发展战略存在重大分歧情况下的决定,待申通快运股东协商处理后,尽快推进。”不过时至今日,既未见推进动作,也未明晰分歧原因。可以说,这次出手,最终不仅让申通在向快运业务扩张方面遭遇重挫,也让合作双方反目成仇。

  以上种种,或优点或缺点,依然不能掩盖陈德军对早期快递行业所做的贡献。

  01

  诸侯并起,兴衰一时

  回看历史,中国快递行业早期的开创者,诸如聂腾飞、聂腾云兄弟,詹际盛、詹际炜兄弟,陈小英、张小娟等等都出自一家公司——盛彤(后改名为申通)。而在聂腾飞不幸离世后,这家公司的操盘者正是陈德军。而为了让这家公司快速扩张,陈德军祭出了利器——加盟制。以亲情乡情为纽带,申通快速将旗帜插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快速编织出一张快递大网,而这些早期跟随创业的开拓者,也收获的钵满瓢满。过年时,这些人的老家桐庐县钟山乡,小汽车堵满了一条路。

  申通快递这种体制,也让其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一直到2014年左右,申通快递一直保持着行业第一的位置。申通快递这种体制,也为其他企业所学习。

  不过,后来者却未止步于申通,它们也采取了各种创新举措。打个比方,早期的加盟制,如申通,是一种“分封制”,授予诸侯权柄,让其开疆拓土。这虽然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疆域扩张,从而在网络为王的时代,获得了先发优势。不过并起的诸侯过于强大,也不利于中央的管理。此前传说,申通全网有“十大诸侯”,个个实力不凡。而申通的同行们,则在原始加盟制基础上进行了体制改造,比如顺丰,强势“削藩”,收归直营,最终建立了“帝国体制”;再比如中通,以股份制改造的“怀柔”之举,诸侯变为了参政议员/大臣,体制也由“分封制”变为了“联邦制”。

  这种体制改造,为之后的弯道超车奠定了基础。原因是网络为王之后,进入了成本为王的时代。体制的差别,直接影响了管理力度与经营成本。举两个例子:

  中转环节:韵达和中通在上市之前,转运中心自营率均在90%以上。而申通快递上市前,转运中心自营率则为60%,另外40%主要分布在各大加盟商手上。加盟商们一则资金有限,二则投资意愿偏低,在转运中心方面,土地置买与增添自动化设备方面不足,即使投建转运中心,也不一定能站在全网最优化最高效的角度考虑。申通快递也曾在年报中也提及,过去申通快递较低的自营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土地、房产、自动化的投资速度,导致公司难以适应快递行业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也不仅是中转环节,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申通快递固定资产仅为5.3亿,股东资产远远低于通达系同行。

  网点管理:申通快递上市时加盟商网点为1600家左右,反观中通快递则是3541家。诸侯并立的后果,就是网络层级多,管理难度大,总部指令难以有效执行。反观中通,通过“小加盟”制度,增强了对加盟商的管控力,进而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由于内部管理的宽松,成本控制滞后,服务水平低,2015年-2017年期间,申通快递投诉率则高于同行。也是2015年,申通快递让出了“头把交椅”,由圆通取而代之,而后申通快递步步滑落,直至跌至通达系末位。

  反映在资本市场,则是跌跌不止的股价。以致于投资者几度呛声管理层:在出席2017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时,陈德军遭到投资者质问:“目前就是今天(5月8日)韵达的市值已经是申通的两倍了。请问申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为此感到汗颜呢?”此前不久,投资者再度向申通快递管理层提问:“申通以前的快递市场份额快被其他快递吃完了,尽管你们的快递价格实惠,可是却不送货上门,一线快递师傅没能替自家集团打响名声,相反却一直破坏申通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难道公司的管理层,区域高层不应该反思吗?”

  陈德军坦言:“申通近几年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对不足,及公司核心城市的转运中心直营化比率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公司自2016年开始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同时公司2018年在核心城市转运中心的直营化上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他同时表示,“目前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时效、菜鸟指数等均已经有比较大的改善,市场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入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提升质量和时效,并通过政策调整等手段加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的市场综合影响力。我们有信心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02

  阿里注资,申通转折

  事实上,陈德军也确实给出了切实了举措,比如连续进行股权增持,逐步兑现“拟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4亿元,最高不超过8亿元”的承诺。再比如,他所指出的中转转直营。仅在2018年全年,申通快递就耗资金15亿元左右,完成了16个核心城市转运中心收购。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申通快递拥有枢纽级转运中心68个,自营率为94%。

  而最大的转折点,则发生在2019年。这一年的3月,阿里宣布以投资46.6亿元的方式入股申通快递。此次交易完成后将间接持有申通14.65%股权。同时,申通与菜鸟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信息系统和产品、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国内、国际供应链业务、末端网络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2020年9月21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德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与阿里签署了《经修订和重塑的购股权协议》。根据该协议,阿里投资32.95亿元,间接获得申通快递10.35%的股份,累计间接持有申通快递上市公司25%的股份。

  背靠着阿里,申通开始了一轮反攻。

  首先是交火的前线。有了阿里的钱和资源,2019年的6月,申通正式启动“航海计划”。据报道,“航海计划”是通过对基数派费、发件基数、实派差额、任务指标等一系列核心KPI指数的调整,激励网点挖潜增效,积极拓展业务。简而言之,就是加码价格战。据业内人士最新反馈,“近一段时间申通快递依然在搞航海计划,价格有多低呢,1.6元,三公斤,走全国。”

  其次是技术端的改造。2019年12月,申通对外透露,其订单平台、巴枪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已稳定运行在阿里云上。申通快递也成为了首个全面上云的快递企业。据披露,基于“All-in-Cloud”计划的实施,目前申通快递云上单次版本交付效率提升95%,稳定性提升70%。而菜鸟的智能科技产品“Lemo”,也在申通实操业务已实现全场景覆盖。此外,申通快递还推出了财务管家、网点管家等数字化产品。

  再次是业务增量。公开资料显示,申通至少获得了阿里系的两类增量,其一是菜鸟裹裹,2020年12月,申通快递曾公布菜鸟裹裹服务数据,1月-11月订单同比2019年增长122%。今年1月,申通快递在互动平台透露,目前公司的菜鸟裹裹业务单量日均约100万单左右。其二是同城配送,今年春节期间,蒙牛乳业联合支付宝上线“集五福”促销活动。据透露,申通快递联合菜鸟承接了此次支付宝“集五福”牛奶同城配送任务。用户通过优惠券下单后,在定位匹配后,该订单将被菜鸟系统自动分配给离用户最近的蒙牛乳业经销商,经销商打印面单并包装完成后,这些订单将会被送往就近的申通快递网点,由网点执行同城派件。申通快递相关业务负责人曾预计,此次集五福活动预计将带来百万级的订单。

  不仅如此,申通快递管理层也在发生改变。今年年初,申通快递公告,提名王文彬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成员。此外,王文彬也被聘任担任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陈海建、申屠军升、韩永彦、唐锦、熊大海则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这些高管中,除了王文彬出身阿里系,出任副总经理的韩永彦,也曾菜鸟网络担任网络运输部总经理等职位——由此,申通快递形成了“菜鸟人马”+“申通老将”搭配的管理团队。

  03

  新思路,新问题

  新的管理团队,是怎样的经营思路?此前不久,申通快递举行的一场投资者交流活动,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据申通快递方面介绍,2021年,公司将聚焦“四个坚持”策略,即坚持科技为本、运营降本、品质稳定以及业务创新,巩固数智化驱动,实现客户口碑及溢价能力提升,同时紧跟商流,做大做强现有合作伙伴的合作项目,创新孵化新兴项目。

  对于价格战,申通管理称称,“行业普遍存在降低末端派费等方式的降本模式,这无非加重了网点的经营负担,长久以往并非良性的发展态势。申通快递尤其重视加盟网点的生存境况,总部精细化管控成本,加大对末端网点的支持力度,让利网点,以实现总部与网点的互利共赢。”

  对于外界关心的,阿里给申通的定位,以及未来阿里继续行权成为申通大股东后,申通是否不再是第三方开放平台的问题,申通管理层回应称,“阿里自始至终把投资申通视为一项战略投资和长期投资,阿里集团对投资申通充满信心。未来的申通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认为即使阿里完成全部行权,申通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有其独立的运营体系,将继续保持独立运作。”

  此外,申通方面认为,新业态发展将带来快递格局进一步演变,快递企业需要更加贴近商流演变的打法,以实现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基于此,申通采取了一个新举措是“入局”社区团购。据王文彬透露,申通已经在和盒马在湖南、湖北开始合作网格仓业务,双方合作的模式是盒马与申通快递网点共建网格仓,申通快递作为代运营方,提供网格仓资源和配送服务。通过和盒马的合作,申通快递希望孵化新一代短链配送能力,转变配送模式,满足社区团购、C2M等创业业务的需求。

  不过,上述新思路,也仍面临不确定性。以社区团购业务为例,虽然申通已与盒马合作共建网格仓,但是快递企业涉足网格仓,虽不完全是另起炉灶,但也需要一定投入。举例来说,申通包裹平均的里程数,八百公里以上的占65%,可以说大部分包裹仍是单点发件的状态。而社区团购则是网格仓+同城配的模式。而且单个网格仓要盈利,也受三个因素影响:团效、配送件数、分拣时效,其中团效是重中之重。不过如今阿里在社区团购方面,尚不如美团、拼多多。

  此外,阿里在社区团购业务方面也正在调整,盒马集市已与零售通的社区团购业务合并。可以说,在这方面,申通既面临不确定性,同时发展空间取决于阿里未来的成绩。虽然申通方面称,申通快递也在和其他社区团购品牌进行洽谈,申通在创业业务一定是开放的平台模式。但是,其他社区团购品牌会放心“牵手”申通吗?毕竟在快递主业上,就有京东“拉黑”申通的前例。

  除了“丧失”某些获客机会,紧靠阿里带来的另外一个不确定性是,申通未来是否会被“管道化”:除了电商主站的推荐,揽件上还有菜鸟裹裹,在末端上又有菜鸟驿站,申通快递在这当中只用充当“跑腿”的角色,品牌在被弱化。

  即使仅就申通的快递业务本身而言,在价格战背景下,各大快递不停的压减派费,网点叫苦不迭,申通也是如此。而且过去一个时期,申通优先选择了份额,大量的补贴以致于总部开始亏损。根据申通快递此前披露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亏损2800万元–4000万元。

  现下,申通快递在成本上仍与中通、韵达有差距,价格战之下它要如何打?未来,它能否摆脱同质化?阿里的血液,将给申通带来怎样的改变?是重生,还是其他?在阿里这盘棋中,申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网点阵痛的当下,它能给出哪些支持?这些,是摆在曾经的“老大哥”面前的新问题。

  对于申通的未来,你看好吗?

  来源:物流指闻

  作者:叶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