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6.18是剁手党们的狂欢节,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6.18也是科技党们的大福利。在AI、无人驾驶以及无人机等创新技术的催动下,“智慧物流”已成为近年来京东、阿里、苏宁以及顺风等巨头们集中发力的战场。5月29日,618预热趴JD CUBE大会在京召开,京东X事业部正式披露了自主研发的L4级无人驾驶卡车以及续航1000公里的原生无人大飞机方案;5月31日,由菜鸟网路主办并由马云亲自站台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也在杭州拉开大幕,多家电商及物流巨头们旗下的无人车及无人机方案也都陆续亮相,正式拉开2018“智慧物流”行业的激战大幕。

无人重卡:专注高速大批量配送 2019-2020年将落地

众所周知,对于大批量、高载重这类的物流及运输场景而言,重型卡车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由于长周期及高成本的运营模式备受诟病,重卡的无人化近年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去年,美国Otto公司完成了全球首单无人重卡送货服务,开辟了重卡无人化物流的先河;之后,特斯拉也于2017年11月发布了首款无人纯电动卡车Semi,将无人重卡正式带入“量产时代”。而今年,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厂商的加速布局,无人重卡也正成为2018年国内“智慧物流”行业的焦点。

1、京东

无人重卡领域,虽然京东一直以来都十分低调沉默,但不得不称之为行业“先行者”。在29日的618预测趴JD CUBE大会上,京东X事业部正式披露了旗下L4级无人重卡的研发进程,虽然L4级无人重卡是首次在公众场合进行概念介绍,但其研发可以追溯到2016年京东硅谷研发中心的成立。

blob.png

京东L4无人重卡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京东L4无人重卡的研发也越来越步入成熟阶段。目前已经在美国一些道路取得了相关授权,并完成了2400小时的智能驾驶超级测试,行驶路段主要是高速,避开城市环境,现阶段也正在北京进行算法调试,不久后将会正式上路测试。在落地应用场景上,京东无人重卡的思路也非常清楚,京东集团副总裁肖军表示它只专注于高速上的无人驾驶物流服务,并不会像无人车一样在城市道路环境应用,这款重卡将于202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2、阿里菜鸟网络

作为京东的强力竞争对手,无人卡车领域自然也少不了阿里的身影。不过,阿里在重卡领域相对更为低调,并没有太多的信息披露。今年1月,有菜鸟网络内部知情人士表示,菜鸟已在进行无人驾驶大卡车的相关测试,借助阿里自身在智能及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背景以及阿里云强大的平台资源,未来无人重卡将很快在菜鸟的一整套智慧物流体系中实现落地。

3、苏宁

或许很少有人会想到,一度活在阿里和京东背影中的苏宁会在“智慧物流”领域高调布局,但事实的确如此。5月19日,苏宁物流正式启动无人驾驶重卡测试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据悉,当时在上海奉贤基地封闭园区内,苏宁用“行龙一号”无人重卡进行了多种场景的低速自动驾驶作业,并在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完成了高速场景高级辅助驾驶。

blob.png

苏宁“行龙一号”无人重卡

同样在5月24日,智加科技联合苏宁宣布在上海完成了行业首个Level 4级(SAE)“仓到仓”无人驾驶物流场景作业,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合作模式。智加科技表示,除传统高速巡航、跟车、车道变换保持技术外,此次操作还完成了车道线检测、障碍物检测、主驾驶座无人驾驶状态下的转向、加减速等全部操作,最高时速可达80km/h。而传感器配置方面,一汽的车型上搭载了两个Velodyne 16线激光雷达分布与车头下方两侧,而卡车车顶上则加载了多个摄像头及GPS传感器,雷达则置于车身之中;而另一款则是沃尔沃的车型,搭载了国内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Robosense)的3个激光雷达,其他传感器分布于一汽车型类似。

4、图森未来

对于物流运输这个行业来说,图森未来算是一个新晋玩家。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行业新秀在无人卡车领域的实战经验并不亚于京东这类的巨头。事实上,图森在去年就获得了美国加州DMV颁发的无人驾驶路测牌照,是继谷歌、奔驰、蔚来汽车、百度、苹果等公司后加州发放的第33张。自那之后,该公司一直在研发及测试L4级无人重卡技术。

2017年,图森也相继与陕汽、英伟达、AWS、彼得皮尔特等建立了供应链合作关系,并在河北进行了上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真实环境路测。目前,图森未来有5辆完全自有的自动驾驶重卡在国内某港口进行物流运输测试,这一数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将达到25辆左右。据图森未来COO郝佳男表示,大批量生产后,无人重卡能将人的成本节省下来,目标成本是40w-60w/辆,预计大规模量产时间为2019年。

无人机:应用普及加速 大幅提升物流效率

自2016年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用无人机完成首单送货起,无人机配送就开始在国内外掀起波澜。国外有沃尔玛、亚马逊以及Flytrex等巨头相互角逐,而国内战场随着无人机市场加速向B端偏移,物流无人机应用也快速迈向落地阶段,由多家电商及物流巨头掀起的无人机物流大战也由此拉开帷幕。

1、京东

在无人机物流领域,京东仍然是一大主力。去年的618,京东无人机首飞,而双十一之后,京东无人机在宿迁、西安、北京等多地同时投入运营。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刘强东也透露京东重型无人机将会在今年6月底进行首次上天测试,该款重型无人机将完全采用无人驾驶的理念设计,并非简单改造,不设驾驶舱,起飞重量接近一吨。

blob.png

京东无人机

此外,京东还提出了“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物流网络,目前京东已拥有自主研发的几十款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即将于今年618期间亮相、2020年投入运营的原生无人机也于近日的JD CUBE大会上正式发布,JDY-800翼展超过10米,具有全天候全自主的飞行能力,可以连续飞行1000公里以上,起飞重量达到了840公斤。这也意味着京东首次贯通无人机三级物流网,实现物流中心间商品的高速调拨和农特产品的高效上行。截止目前,整个无人机在全国总共飞行驾驶超过两万驾次,10万公里。

2、阿里

去年天猫双11上,菜鸟就首次动用了无人机进行跨海送快递。当时,三架无人机从福建省莆田市山亭镇起飞,满载重量近12公斤湄洲岛居民购买下单的6箱百香果,仅短短耗时9分钟就成功飞越五公里海峡,为农村淘宝提供快捷方便物流派送服务。

今年的5月29日,阿里旗下饿了么也正式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本批航线均位于上海金山区内,共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58平方公里范围,服务近100家外卖商家。运作方式上,商家到集散点A,以及集散点B到消费者之间仍由骑手送货,但A到B之间的干线由无人机进行配送。据悉,这些代号代号E7的无人机,最高飞行速度为65千米/时,最大载重6千克,满载续航距离20千米,通过实践轻松将每单从下单到送达用户手中的时间缩减到20分钟以内。

3、顺丰

与高调的京东和阿里不同,低调的顺丰在“智慧物流”的战略布局仅集中于无人机领域。事实上,顺丰自2012年就开始研究无人机,目前已在该领域获得了151项专利。去年,顺丰就成功拿到了无人机送货的合法“牌照”,这对无人机送货常态化和得到社会认可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blob.png

顺丰倾转旋翼物流无人机

如今,顺丰已推出了多款无人机,比如四轴多旋翼机型、倾转旋翼机型等,以覆盖不同的送货场景。这些无人机的最大有效载重在5-25公斤之间,最大载重飞行距离在15-100公里之间。顺丰科技数据总监余何表示:“通过‘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实现三段式空运网,顺丰希望无人机送货能够在36小时内通达全国,即便是地形复杂或偏远地区也不例外,全面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苏宁

与京东的X事业部类似,苏宁成立了S实验室,围绕精益生产和人工智能两个方向展开应用研究,专注于物流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无人机配送即是苏宁S实验室重点探索的项目之一。

2017年,苏宁的货运无人机系统就已上线,可实现精准自动起降和全程无人化自主运行。同样在去年6月17日,苏宁的一架无人机从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丰食溪中学附近的苏宁物流快递配送站起飞,历时23分钟到达天荒坪镇潘村一个农家乐山村农舍,成功完成了首次实景派送。据悉,该款配送无人机采用六轴设计,最大航程可达35公里,可实现精准自动起降和全程无人自主运行,由苏宁物流合作伙伴迅蚁为电商物流定制设计,苏宁计划未来将围绕无人机上下游配套产业在全国建设5000个无人机智慧物流枢纽。

5、中国邮政

看到了电商及物流巨头们都在布局无人机配送领域,中国邮政近期也越来越坐不住了。5月17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试飞成功,此次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试飞的U650大型水陆两栖无人机系统是一套空中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机长6米,翼展12米,可在3500米高度飞行。该款机型可水陆两用,巡航速度达到130-170km/h,载重可达250公斤,最大航时可达15小时,最大航程2000公里。

同时,这款水陆两栖无人机可在机场、公路、海面、湖泊水库、草原等多种环境起降,未来将实现在人口非密集区、沿海海岛区、中西部偏远地区定期、快速的运输重要文件和高时效高价值产品,以及重要应急物资保障等场景。

无人小车:定位末端配送 深耕社区、学校等场景

与其他两种无人物流应用场景不同的是,基于运行速度及送货批量的限制,无人配送小车目前主要定位于末端配送领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因此,社区、学校以及小型办公楼这类场景就成为巨头们相继布局无人配送车首发。

1、京东

物流无人小车领域,自然也少不了京东。2016年9月,京东发布了旗下无人物流配送小车,专注城市环境下办公楼、小区便利店等订单集中场所的物流配送。去年的6.18上,京东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高校同时开启了无人配送车的试点运营,让人得以一窥京东无人配送车的真容。

blob.png

京东小型物流无人配送车

据京东方面介绍,最大的无人配送车约1人高,一辆车内能容纳几十个快件,车顶搭载1个16线激光雷达,车身周围搭载3-4个单线激光雷达,前方、侧方和后方则都分布了摄像头;而中等大小的无人配送车约半人高,主要采用差分GPS和摄像头作为传感器,在车辆前方安装了双目摄像头以及全景摄像头,车身周围和后方也都有摄像头观察行人和路况;而小型的无人配送车同样半人多高,前方采用双目摄像头和鱼眼摄像头,车顶配置1个16线激光雷达。而今年,随着物流智能化的持续深入,京东也表示这类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将会由目前的100多台持续扩大到几千台的数量。

2、阿里菜鸟

几乎与京东同时,2016年9月菜鸟也发布了第一款上门到末端的配送机器人小G。一年后,菜鸟再次发布了提供园区环境末端配送服务的小G2代。而在今年3月,阿里菜鸟被曝出在开放道路路测新款无人车小Gplus。菜鸟ET物流实验室算法团队负责人陈俊波表示,这款“基普拉斯”(Gplus)无人车非公开路测实际上已进行了两个月,今年年内将量产商用,首批无人车可能会在大学校园及社区的菜鸟驿站里使用。但具体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主要用于社区和学校内部的包裹配送,去年双11期间,它曾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里进行过快递配送测试。

blob.png

阿里菜鸟无人配送车小Gplus

同样,该款无人车定位在末端配送,载重100kg,车速最高控制在15km/小时。当无人车运行过程中检测到进入行人或车辆较多的复杂路段时,会自动降速到10km/小时。而且,无人车红外探测距离有100米,能够预测移动物体的行动轨迹,可以比较稳妥的避免碰撞,车辆制动距离可以控制在0.5—0.3米左右。

3、苏宁

今年4月,苏宁无人配送小车“卧龙一号”就已正式亮相,传感器配置上该小车搭载了多线激光雷达、GPS等多类传感器,可实现路线规划、障碍物规避等功能。与其他无人配送车不同的地方在于,“卧龙一号”拥有电梯交互功能,也就是说这个快递车能够将包裹送到你家门口,是国内首个实现室内室外场景无缝切换的无人车,能够在小区内自动导航、楼内自动搭乘电梯。

未来一年里,苏宁计划将“卧龙一号”在1000个小区内投入使用,立足社区服务,让更多人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体验。苏宁表示,未来无人车将会与无人仓、无人机等高科技智能设备一道,共同形成苏宁物流的无人科技物流网络。之后将在全国1000个小区内投入5000辆“卧龙一号”,结合2018年开设的1500家苏宁小店,未来你的小区内会看到更多苏宁易购的影子。

4、美团

在无人配送领域,美团的布局也属于较早的一批。早在2016年10月美团就开始进行无人配送业务的探索,经过近两年的研发,美团打造出了可适用于外卖配送场景的无人车,并于今年3月正式亮相。同时,美团总裁王兴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美团将在今年进一步加大无人物流配送车的研发,预计在2019年大规模投入使用。

在技术方面,美团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大范围场景的地图构建技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快速准确地构建了大范围场景的3D视觉点云地图和激光地图,用于配送机器人的实时定位和规划。此外,美团无人配送团队也在积极探索纯视觉的感知方案,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视觉感知,自动构建当前无人车视觉感知环境与地图。

总之,国内“智慧物流”的战场已经打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及市场,编者认为现阶段如何探索出合适的运营方案最为重要,毕竟在应用落地前期,技术方案加上运营的总成本与传统人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在方案最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人工与自动化物流运营成本的最大平衡将是横亘在各大厂商们面前的关键挑战。此外,物流作为一个充分讲求用户体验的领域,编者认为在行业发展前期,厂商们也应该多听取用户及消费者的反馈,根据不同用户提出的意见来不断优化自身技术方案和运营模式,毕竟在电商及物流这个战场,得用户者得天下。(作者:席安帝)